共22小题,约10990字。
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高一阶段性测试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马艳丽
一、课内基础知识(19分)
(一)字词句辨析(本题共3小题,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愀然(qiǎo) 枕藉(jì) 愆期(qiān) 山川相璆(liáo)
B. 垝垣 (yuán ) 糜室(mǐ) 袅娜(niǎo) 游目骋怀(chéng)
C. 桂棹 (zhào ) 酾酒(shī) 潜伏(qián) 忍尤攘诟(rǎng)
D. 横槊(shuò) 渔樵 (jiáo ) 椽子(chuán) 朝谇夕替 (cùi)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夙兴夜寐”中“夙”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屈心而抑志 B. 西望夏口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D.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3.下列句式和“凌万顷之茫然”相同的一组是( )(3分)
①渺渺兮予怀 ②客有吹洞箫者 ③而今安在哉?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② ③ B.③ ④ C. ① ② D.② ④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一空一分,共10分)
(1)《诗经•氓》中用“ , ”这两句以比兴的手法来说明女子容貌的衰老。
(2)《诗经•氓》中分别用“ ”和“ ”写女子在看到“氓”前后不同的表现,可见她爱“氓”的诚心诚意和一往情深。
(3)《离骚》中能体现屈原自己宁愿死,也不愿做出世俗姿态的是“ ,
_________。”
(4)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从侧面来突出箫声的哀婉悲怆。
(5)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以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生命的渺小。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这 些 桥
冯文超
①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
②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
③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