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90个字。
梅岭三章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陈毅,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文知识。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3.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
陈毅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四川人。是十大元帅之一。1901年生于四川省乐至县,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曾留学法国。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后,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学习《梅岭三章》之前,请同学先看诗前小序,理解文义,然后思考这篇小序有什么作用?
小序: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译文:1936年冬天,梅山被围困。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藏匿了二十多天,想到这次不能突围,写成三首诗留藏在衣底。不久之后,敌人的包围被粉碎了。
作用:(1)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2)交代了环境、背景。是“绝命诗”(3)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下面我们学习《梅岭三章》,看看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用“~”标出抒情议论的文字,并批注学习体会,列出不懂不懂之处。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阎罗:阎罗王,亦称“阎王爷”。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中国道教创造的将阎罗王收编归为其中一位的十殿阎王结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