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36题,约8930字。

  玉门一中 12 月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选择题(34 分)
  (1-17 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 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 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 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2.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   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 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 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 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私见樊於期取得信物的描写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
  4.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 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
  B. 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C. 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
  D. 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
  6.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证明一辈子都毫无价值; 。前者的例子太多,不可尽数。后者的典型是“京城第一名家”王世襄,生于名门,却沉迷于各种“雕虫小技”,放鸽、养蛐、架鹰、走驹、掼跤、烹饪,玩出了文化,玩出了趣味。荷兰王子专程向他颁发“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理由是:如果没有他,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被埋没很长时间。
  A. 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B. 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有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C. 有的人一辈子总想做点无用的事,这样的人生当然价值连城
  D. 有的人一辈子总想做有用的事,这样的人生即使失败也很光荣
  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2015 全英羽毛球公开赛中国队夺得男单、女双和混双三项冠军,夺冠后的中国队员 ,热泪盈眶。
  ②因为阅读广泛,加之 ,他可以掌握许多领域的前沿知识与中国古典篇章的典故。
  ③70 架直升机编成 7 个楔形队和 1 个横队,浩浩荡荡飞过天安门上空,为本次大阅兵谱写了一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