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5580字。

  2018-2019学年高三11月月考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卷讲评时要用。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的论断,引发了人们对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关系的热议。有人认为很难说清两者究竟有什么差异;有人认为两者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区别。显然,这些认识将两者混为一谈了。
  所谓“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和意义。现实世界中,人的主体形态多层次、多样化,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因此,并不存在超越时空、永恒不变的价值观念。而“普世价值”,是以西方为中心的价值观。它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经历了从西方宗教的普世主义,到西方神学家倡导的普世伦理,到而今代表西方强势话语、专指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的演变过程。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坦言:“普世文明的概念有助于为西方对其他社会的文化统治和那些社会模仿西方的实践和体制的需要作辩护。普世主义是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
  揭露“普世价值”的本来面目,并不意味着否定人类共同价值的存在。相反,承认共同价值,才符合人类社会的基本事实和发展规律。人类的深层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具有共性,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时难免会碰到相同的问题,因而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念。正因如此,不同文明在相互隔绝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相似的价值观念。所以,共同价值的存在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
  把共同价值混同于“普世价值”,没有认识到二者的本质区别。在倡导主体方面,我国是前者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代表的是一大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以及最为广泛的爱好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世界民众;美国是后者的倡导者,代表的是西方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在形成条件方面,前者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主张文明的多样性不能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后者则是打着西方人本主义的旗号,鼓吹的是西方文明中心论。在战略目的方面,前者的提出,旨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从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后者的提出,则意欲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价值共同体,其目的绝非帮助其他国家走上康庄大道,而是为了颠覆不符合自身意愿和利益的他国政权,以获取巨大的战略利益和战略资源。
  总之,共同价值反映的是不同个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共性。它不是某个地域特殊价值的人为提升,不能由任何人的主观设计而产生,只能在人类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自然形成。那种把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殊价值包装成“普世价值”并强迫其他国家、民族人们遵行的企图和做法,最终会不得人心,也不能得逞。
  (摘编自项久雨《莫把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混为一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论断,有人忽视了或无视其与“普世价值”的差异。
  B.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人的主体形态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多层次和多样化的,所以并不存在超越时空、永恒不变的价值观。
  C.普世价值鼓吹西方文明中心论,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历经由普世主义、普世伦理,到专指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的演化。
  D.普世文明是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有助于为西方在文化方面统治其他社会和某些社会模式作辩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不同文明相互隔绝也会产生相似的价值观念,是因为人类自身某些条件存在共性及所遇客观情况可能相同。
  B.倡导共同价值的我国代表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民众;倡导普世价值的美国代表西方的少数资本主义国家。
  C.共同价值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认为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普世价值以西方文明为中心,要同化世界文明。
  D.共同价值的提出,旨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普世价值的提出,意欲颠覆他国政权,获取战略利益和资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习近平主席有关“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的论断,明确了人类所追求的共同价值所指。
  B.共同价值的存在,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的真实反映;承认而不是否定共同价值的存在,符合人类社会的基本事实和发展规律。
  C.共同价值和普世价值在倡导主体、形成条件、战略目的方面存在本质区别,混淆或故意混淆二者区别是因未看到普世价值的欺骗性。
  D.共同价值反映的是不同个体、民族、国家的共性,它是在人类认识改造世界过程中、在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花    旦
  胡炎
  花旦正在和女儿包饺子。花旦的饺子包得像兰花。花旦的丈夫在厨房里烧菜,香味飘满了小小的斗室,这时,电话响了。
  电话是叫花旦去演出的。
  女儿怅怅的,丈夫怅怅的,花旦也怅怅的。
  丈夫说,今晚是除夕呢。
  花旦眼圈红了,说,等我回来接着过。
  大厅里,摆满了一桌桌酒席,很高档。酒席旁,坐满了好多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