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8290个字。
第二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簌簌(shù)孕育(yùn)翩然(piān)销声匿迹
B、遗骸(hái)褶皱(zhě)追溯(shù)天衣无缝
C、雾霭(ǎi)缄默(jiān)狩猎(shòu)毫无疑问
D、瑕疵(cī)干酪(lào)咀嚼(jué)难以至信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烟拂杨柳。贵港市人民公园呈现一派幽远之气,确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
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D、考场上,小刚同学作弊被老师警告后,仍然坚定不移地给同学递答案。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多阅读,是能否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B、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重和紧张。
C、电视台频繁地在观众等待下一个节目的时候播送广告,使观众很有意见。
D、通过这次春季运动会,同学们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自然的语言”这个题目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贴切风趣,富有吸引力。
B、《恐龙无处不在》用科学研究中的一则实例,有力地说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C、《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火山喷发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D、《大雁归来》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保护野生动物的伦理观念。
二、说明文阅读(5-8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美丽的晕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