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5450字。

  2018-2019学年首师大附中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复习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班级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各组同学除进行专题研究外,还根据收集整理的材料设计了一些学习任务。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1-4题。
  1.第一组同学向大家推介了“国宝中的文化”。下面是他们选取的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2)题。(共4分)
  《如果国宝会说话》是近期央视正在热播的电视节目。这部由央视纪录频道制作的百集纪录片,每集重点讲述一件文物。这档节目深入挖掘蕴藏在文物背后的深邃历史与精彩故事,将一个个“大国重器”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浓缩在了五分钟的视频里。
  红山玉龙:寻龙玦
  五千年前的风早已止息,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五千年前的人类创造了红山文化,那是自然和人类彼此直面的时代。
  生命和心灵,以及全无杂念的想象,   ①  。海阔天空中,仿佛万物同源。这样的形态,也与中华多民族大    ② 相呼应。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组成了龙的鳞片,舞动出中华文明的姿态。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独特的标志性符号。
  玉龙形象的演变,体现了历代审美风尚的继承和延续。龙的形象,回归到蜷体的玦。这个蜷曲,仿佛婴儿在母体内的形象,成为几乎最古老的器物雏形。这是个体生命被孕育的开始,也是文明被孕育的开始。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quán           “里”的第五笔是:横    B. juǎn           “里”的第五笔是:竖
  C. juǎn           “里”的第五笔是:横    D. quán           “里”的第五笔是:竖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① 在双手中传递和表达       ②溶合     B. ① 在双手中表达和传递       ②融合
  C. ① 在双手中表达和传递       ②溶合     D. ① 在双手中传递和表达       ②融合
  2.第二组同学向大家介绍了“结绳中的文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共3分)
  中国结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结”在人类历史之初,文字未发明之前,有着记事的作用。《周易•系辞下》中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  【甲】 说明上古时代的人们用绳索打结的办法来记事。“结”的形状、多寡具有约定俗成的内涵,类似法律条文。可以说,“结绳”是文字的前身。
  中国结早已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演变为今天精美别致的装饰品。 “结”种类繁多,主色调为大红 【乙】 耀眼、热烈、喜庆。民间工此事者作“结”,讲究形状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接,一气呵成。其魅力在于“以结言情,取节寓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综合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不断创新的特征,表达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1)用一句话概括“结绳”的发展演变过程。(1分)
  (2)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         B.  ”。       、        
  C.  。”        、         D.  ”。       ,       
  3. 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它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第三组同学走进名人故居,向大家介绍了“匾额中的文化”。右边这幅“浩然之气”的匾额,就悬挂于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的文天祥祠。对这幅匾额的欣赏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墨浓笔畅,笔力遒劲有力。
  B.采用楷书书体,浑厚大气。
  C.笔走龙蛇,整体潇洒淋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