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题,约14210字。
高三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结果却是____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②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___________,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③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 ___________。
A.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作茧自缚
B.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作茧自缚
C.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D.作茧自缚 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2、下列几则新闻评论的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漫天飘过“王宝强”,媒体还能做些什么?》
B.《反腐不要忘了打“苍蝇”!》
C.《保护文物,法治的“钢牙”莫要“龋”了!》
D.《惠民资金成“唐僧肉”?》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昆曲的衰落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 。但昆曲之幸也恰恰就因为它是中国雅文化的结晶,从清末到当下,中国文化人勇于担当,肩负起拯救昆曲的重任,才使昆曲的香火一脉流传,直到今天。
①雅文化的衰落必然导致昆曲走向衰落
②却必须直面昆曲衰落这无法改变的事实
③当代世界范围内文化重心的下移更让昆曲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④昆曲是雅文化美学追求的浓缩、代表与象征
⑤我们可以感慨人类文化的尴尬
A.⑤②③①④ B.④①③⑤② C.⑤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⑤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欣闻你和小李喜结良缘,恭祝二位椿萱并茂,兰桂齐芳!
B.我并无昆玉,一想到年事已高的父母,就觉得应该努力工作了。
C.他出了一本书,在扉页上写上“请您雅正”,便迫不及待地给老师送去了。
D.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这个礼物我就笑纳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
苏轼
神宗初临海内,厉精为治,旁求天下,以出异人,得英伟大度之士。滕公元发始见知于英祖,而未及用,书其姓名藏于禁中,帝以是知之。既见公,姿度雄爽,问天下所以治乱。不思而对曰:“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帝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公曰:“君子无党。譬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不治。”帝太息曰:“天下名言也。”遂以右正言知制告谏院、开封府,拜御史中丞、翰林学士,且大用矣。
而公性疏达不疑,在帝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帝知其诚尽,事无钜细,人无亲疏,辄以问公。或中夜降手诏,使者旁午,公随事解答,不自嫌外。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帝虽不疑,然亦出公于外。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郓州,移定与青,留守南都,徙齐、邓二州,用公之意盖未衰也。而公之妻党有犯法至大不道者,小人因是出力挤公,必欲杀之。帝知其无罪,落职,知池州,徙蔡,未行,改安州。既罢,入朝,未对。而左右不悦者,又中以飞语,士大夫为公危栗,公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乃上书自明,帝览之,释然,即以为湖州。
方且复用,而帝升遐。公读遗诏,僵仆顿绝。久之乃苏,曰:“已矣,吾无所自尽矣。”今上即位,徙公为苏、扬二州,除公龙图阁直学士,复以为郓州,徙真定、河东。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将。而宦官为走马者,诬公病不任职,诏徙许州。御史论公守边奇伟之状,诏复留河东,而公已老,盖年七十有一矣。即力求淮南,上不得已,乃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未至而薨。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节)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姿度雄爽 度:气度 B.虽中主可以济 济:成功
C.又中以飞语 中:内心 D.治边凛然 凛:严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在天下广招奇才,滕元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神宗召见。
B.滕公以蔓草和松柏喻结党小人和无党君子,认为朝廷有朋党,即使圣人也无法治理。
C.滕公妻族有人犯大逆不道之罪,小人借机诽谤,皇帝知滕元发无罪,仍提拔重用他。
D.滕公治理西北时很有威望,宦官却诬陷他不称职,御史向朝廷陈述了他守边的实情。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5分)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5分)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滕公“性疏达不疑”在文章第二段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小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本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所作。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dāng):竹子。③踯躅:映山红,杜鹏花科。
9.首联写景有何作用?(5分)
10.为什么诗人陡然觉得“霜毛一半加”,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