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4750字。

  信阳高中、商丘一高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卷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昆曲是出现于中国明代的一种新兴戏剧样式,从 16 世纪晚期开始,它逐渐 占据了剧坛的中心地位,成为此后两百多年间最重要的戏剧形式。昆曲从起源到 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根据所能见到的资料,大约在南宋光宗皇帝时期,浙江永嘉的一种地方小戏 迅速崛起,它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所以被称为南戏。南戏保留了许 多民间艺术的特点,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约束,演出自由活泼,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在发展过程中,南戏逐步吸收了唐宋以来多种成熟的传统音乐形式,日渐走向丰 富和细致。但由于缺少上层知识分子的参与,它一时还无法克服自身所带有的种 种先天或后天缺陷,以至于长期徘徊在一个不太高的层次上。
  明代初年,南戏一方面从以北方曲调演唱的杂剧中汲取宝贵艺术经验,一方 面吸引部分知识精英加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读到高明 编写的南戏剧本《琵琶记》后,大为称赏,专门叫人在宫廷中排演。可见明初的 南戏已经开始向更高雅的艺术境界迈进,由此得到上层社会的积极肯定。
  南戏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取得进展,与其本身所具备的灵活性有着相当密 切的关系,而这种灵活性集中体现在它演唱曲调的繁衍变化之中。从南宋到明代, 南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出多种不同风格的地 方曲调。它与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方言结合而形成的昆山腔便是昆曲的前身。必 须注意的是,这时的昆山腔只是一种清唱的音乐形式,还没有用来表演完整的戏 剧情节。明代中叶以前,昆山腔的传播范围不是很广,仅在苏州一带流行。当时 的苏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遥遥领先,是东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都会。经济的繁 荣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昆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到了社会文化大舞台的中 心。
  开发出昆曲所蕴涵的艺术潜力,使之成为一种重要演唱形式的是民间音乐家 魏良辅。他大约生活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原籍江西豫章,长期寄居太仓,以 演唱民间曲调为职业。这种职业使魏良辅接触到北方和南方的多种曲调,通过比 较研究,他对昆山腔曲调平直简单、缺少起伏变化这一状况日渐感到不满,于是 和一批艺术上的志同道合者亲密合作,开始了对昆山腔的全面改革。
  这种改革分演唱和伴奏两个方面进行。魏良辅等民间音乐家在原来昆山腔的 基础上,汇集南方和北方各种曲调的优长之处,同时借鉴江南民歌小调音乐,整 合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式曲调,演唱时注意使歌词的音调与曲调相配合,同时延
  长字的音节,造成舒缓的节奏,给人以特殊的音乐美感,这就是流传后世的昆曲。 魏良辅善于演唱,但对乐器并不精通。在改革昆山腔的过程中,他得到了河北人 张野塘的大力帮助。张野塘是个很有才华的民间音乐家,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协助魏良辅将北方曲调吸收到南方的昆曲中来,同时对原来北方曲调的伴奏乐器 三弦进行改造,将它与箫、笛、拍板、琵琶、锣鼓等乐器共同用在昆曲的伴奏之 中,使其唱腔变得委婉、细腻、流利悠远,被人称之为“水磨腔”。
  昆曲改革的成功给魏良辅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这种新式的曲调一经问世,立 即以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当时的广大听众。一批民间音乐家纷纷向魏良辅 学习昆曲的演唱技法,使得这一优美的曲调很快在周围地区传播开来。最早用昆
  曲形式演出的剧作一般认为是昆山人梁辰鱼的《浣纱记》。
  据说梁辰鱼曾得到魏良辅的真传,在昆曲演唱上具有很高的造诣,在昆山当 地极受尊重,周围地区的歌童、歌女争着上门请他指点演唱技巧,甚至还有人不
  远千里来向他学习。梁辰鱼同一些民间乐师合作,对魏良辅改革后的昆曲做了进
  一步加工,创作出《浣纱记》剧本并用昆曲形式在舞台上演出。 经过魏良辅的改革和梁辰鱼的艺术实践,昆曲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快传播到
  江苏、浙江的广大地区,成为这些地域主要的戏剧形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昆曲作为一种戏剧样式出现于明代,而它的源头则可上溯至南宋时期一 种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的南戏。
  B.南戏没有清规戒律,演出自由活泼,加之它吸收了唐宋以来的传统音乐 形式,其艺术层次得到了丰富和提高。
  C.昆曲的形成过程也是南北戏剧交流融合的过程,对北方杂剧的艺术经验
  的借鉴,以及知识精英的加盟,使得南戏面貌焕然一新。
  D.《琵琶记》已经不再是纯粹作为民间艺术的南戏,而是因文人的加入变 得更为高雅,也因此得到以皇帝为代表的上层社会的肯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昆山腔是南戏之一,它由南戏在流传过程中与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方言 结合而形成;它是昆曲的前身,也是“昆曲”这一剧种名的由来。
  B.魏良辅改革昆山腔的演唱,汇集南北方曲调的优点,借鉴江南民歌小调 音乐,使得曲调由平直简单变为细腻舒缓,形成流传后世的昆曲。
  C.张野塘将北方的音乐元素加入到昆曲中,并将三弦声音改造得委婉、细
  腻、流利悠远,赋予其新的表现力。
  D.昆曲改革如此成功,以至这种新式的曲调一经问世,立即获得不可抗拒 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广大听众和一批民间音乐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昆曲从起源到正式形成,从作为民间地方小戏的南戏,到步入宫廷,融 入了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智慧,可谓雅俗兼备。
  B.昆曲最终在苏州发展成熟有其历史必然:当地经济繁荣,聚合了很多优 秀的音乐家,也让民众有了欣赏艺术的物质基础和精神需求。
  C.昆山腔作为一种清唱的音乐形式,不具备戏剧情节,还不能称之为真正
  意义上的剧种,因此其传播范围也十分有限。
  D.魏良辅对昆曲进行了全面改革,梁辰鱼则致力于昆曲的艺术实践,众多 艺术家的创新和努力付出,将昆曲推向更为广阔的地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梨 花 白 刘建超
  梨花白在老街唱红时,年方十六岁。
  梨花白六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拜在梅派名师门下。在老街首次登台时,正 值梨花满天,一院春色,师傅便给她起了个艺名梨花白。
  梨花白登台唱的是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梨花白扮相俊秀,嗓音甜润,
  念白、唱腔、舞蹈、水袖,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深谙梅派风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