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6490字。

  鼓楼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语文2019.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请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的诗句抄写在空格内。(3分)
  似曾相识燕归来
  ▲ ▲ ▲ ▲ ▲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1)洗dí(  ▲  ) (2)络yì(  ▲  )不绝  (3)遒(  ▲  )劲(4)惟妙惟肖(  ▲  ) 
  3.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3)句还需填写作者。(10分)
  (1)采菊东篱下, ▲  。                              (陶渊明《饮酒(其五)》)
  (2)洛阳亲友如相问,        ▲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       ▲      ,家书抵万金。                                      (   ▲   《春望》)
  (4)       ▲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5)微动涟漪,  ▲   。                                      (欧阳修《采桑子》)
  (6)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         。                       (朱敦儒《相见欢》)
  (7)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如梦令》)
  (8)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描写梦见天空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4.下列对课文中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这是一个感叹句,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与歌颂,带有强烈的赞叹语气。
  B.“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这是一个反问句,虽然是疑问的语气,但是表达的是一种肯定的意思。
  C.“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这是树”。
  D.“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我国”,谓语是“发展”,宾语是“优越”。
  5.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7分)
  萤火虫探察到蜗牛露出软肉时,认为可以开始工作了。这时萤火虫打开它的工具,这工具很简单,但细小的肉眼看不见,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出来。这是两片钩状的颚,十分锋利,但细得像一根头发。从显微镜里可以看到,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槽。
  萤火虫用它的工具反复轻轻敲打着蜗牛的外膜,就好像和蜗牛逗着玩,而不是蜇咬。用一个“扭”字来形容萤火虫对蜗牛施行的手术比较恰如其分。萤火虫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还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扭的效果如何。扭的次数不多,至多扭六次蜗牛就无法动弹,没有知觉了。萤火虫的方法是这么迅速奏效,几乎可以说是闪电般的,毫无疑问,它利用带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传播到蜗牛的身上了。这么一来,萤火虫就可以安静地美餐一顿了。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中国出版集团)
  (1)请用平实的语言简要说明萤火虫捕食蜗牛的过程。(2分)
  ▲__
  (2)罗斯丹评价《昆虫记》时说:“这个大科学家像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请结合以上语段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2分)
  ▲
  (3)班级开展《昆虫记》的读书交流活动,班长准备邀请李老师给大家开设《法布尔与<昆虫记>》的讲座,但活动安排有些变化。请你根据情境补全下面的对话。(3分)
  班长:小文,明天请你帮我去找一下李老师。我原来邀请他后天下午两点来报告厅给大家做讲座的,现在时间改到后天下午四点了,地点也改到会议室了,麻烦你问问李老师行不行。
  小文:好的,放心吧。
  班长:谢谢你!
  (第二天,小文见到李老师。)
  小文:▲
  李老师:可以的。谢谢你!
  二、阅读与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4分)
  浣溪沙
  (明)陈继儒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①歌归去蟪蛄②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③。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注释】①棹(zhào):船桨。这里指词人的归船。②蟪蛄(huìgū):蝉科昆虫,初夏开始鸣叫。
  ③罾(zēng):鱼网。
  6.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的画面。(2分)
  ▲
  7.结合整首词分析“笑指吾庐何处是?”的妙处。(2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
  【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①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