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0190字。

  清远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zjgang196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道大题22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借助对外界景物的描绘来寄托人内心的思想,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的意境要求,也是中国人乐山乐水的精神体现。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强调“道法自然”“心师造化”,故南朝宗炳有“山水以形媚道”之说。“道”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一阴一阳谓之道”“万物负阴而抱阳”,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家看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中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肯定了“阴阳”的矛盾势力是事物的根本规律。中国山水画是在视觉领域内充分反映“阴阳”观哲学精神的一种表达形式。
  山水画中所表现的意境特征,也是基于此。“虚实”观作为一对和“阴阳”同理异名的对立面而存在。如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庄子的“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他们都把黑白交错看成是天地宇宙贯通一切的原则。道家哲学思想的这些宇宙观反映在中国山水画的形式美中,就是画面中虚实相生的节奏感。在中国山水画的图式中,虚是指画面中用笔疏简或留白、视觉上冲击力较弱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是指画面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画中的意象,开拓画中的意境,为观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青绿山水和水墨写意山水一样,同样都是表达“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清代王昱在《东庄论画》中总结青绿和水墨的异同:“青绿法与浅色有别,而意实同。要秀润而兼逸气。盖淡妆浓抹间,全在心得浑化,无定法可拘。若火气炫目,则入恶道矣。”水墨山水要表现虚实关系,最基本的“墨分五色”即可解决,要求笔和墨的融合统一,即用干湿浓淡综合运用、自然抒发的“浑沦”效果。正如龚贤在《课徒画稿》中所说“墨气中见笔法,笔法中见墨气,笔墨非二事也”。
  青绿山水的色彩形式是在中国传统的五色和佛教美术的色彩交流融合的基础上,最终建立的符合中国美学观的程式化准则。从发端的隋代开始,青绿山水由兴盛到衰微再到延续发展,大约有一千多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青绿山水衍生出一些有特色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大青绿,小青绿,金碧山水,现代彩墨山水。
  从青绿山水的诞生至今,伴随当下中国画的改革,以及现代媒介和材料的介入,青绿山水的风貌不断被刷新,但其在视觉领域内所传达出的“阴阳”“虚实”宇宙观的精神,是中国山水画所共有的特征,它的虚实处理技法也因时制宜,不断有融入时代特征的新技法出现,但这些技法的运用都自觉遵循“山水以形媚道”的原则。它追求达到在二维空间中,由“虚实相生”所带来的“隐显叵测”,中国画所提倡的意境在画面的虚实中也得到了至善至美的实现。
  (摘编贾志发的《青绿山水中的虚实意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强调“道法自然”“心师造化”,是因为有“山水以形媚道”之说。
  B.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就是“道”,中国道家思想家看到了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
  C.青绿山水从隋代开始,历经盛衰,大约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
  D.中国山水画蕴含了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的“阴阳”观并反映在视觉领域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手法,以突出“虚实”观作为一对和“阴阳”同理异名的对立
  面而存在。
  B.文章为了论证山水画的虚实关系可用“墨分五色”解决,举了《东庄论画》来进行
  论证。
  C.文章用道家思想来论证中国山水画中的虚实意韵,虚实关系。
  D.文章通过引用论证法,指出了青绿山水和水墨写意山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要借助对外界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人的内心思想,山水画就能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
  B.中国山水画的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可以相互转换的,所以它们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
  C.从青绿山水的诞生至今,中国画所提倡的意境在画面的虚实中得到了最完善最美好的实现。
  D.中国传统的五色和佛教美术的色彩是最终建立的符合中国美学观的程式化准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临河之城
  习习
  ①黄土高原之上,黄河穿过全城的省城,大约只有兰州了。黄河自西向东穿过这个固若金汤之城,城市便随河蜿蜒成一条带子。河两岸,南北两山夹河而立,城中人在这条带状的河谷中生息。
  ②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我人生的前二十多年就在这里度过。很有些时候,这个被大山夹击的狭长城市,让我感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