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小题,约15340字。

  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诗歌批评领域,古诗和新诗遭遇到的是不同的困境。我们能够读到的古诗,本身就是一代代诗学研究和诗歌批评所提炼、沉积的结果,所以基本上不存在读不懂的问题,困难在于读懂之后,如何理解这首古诗和今人自身的关系。但在新诗领域,大众最普遍也是最持久的反映,就是读不懂。
  “坚信好诗是可解释的”,是我们讨论新诗批评的起点。这种“可解释”,并非意味着每首诗都如语文阅读理解试题一般在背后隐藏一个标准答案,更不是意味着一首诗就此可以等同于有关这首诗的各种知识,而是说,这首诗正在向我们发出邀请,邀请我们动用自己全部的感受力和分析力进入它、体验它、探索它、被它充满,并许诺我们必将有所收获,这收获不是知识上的,而是心智和经验上的,使我们的生命得以更新。诗是可解释的,但解释的前提、路径和终点,应当仍旧是广义的诗。遗憾的是,我们经常看到新诗阐释是在非诗的层面展开,这种“非诗”体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散文化,把诗句拆成散文重新逐段讲述一遍,叠床架屋地告诉我们诗人在说什么,想说什么;另一种是哲学化,从一些核心词汇和意象出发,借助不停的转喻和联想,与坊间流行的各种西方哲学攀上亲戚。这两种非诗的解释,一种把诗拖进叙述的泥泞,一种将诗拽上哲学的高空,无论我们从中获得的最终感受是什么、是好是坏,它都和原来那首诗丧失了关系。
  诗的体验是听觉上的、视觉上的,更直接的反应则是身体上的。一首好诗,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非常强烈、具体和诚实的感受;一篇好的诗歌阐释和诗歌评论,也应从这种具体感受出发,是感受力和学养的相辅相成。要想有效地谈论一首诗,这种谈论本身就要有能力成为一首新的诗,以诗印证诗,用创造印证创造。
  虽然新诗自诞生之初就一直承受西方现代诗的各种影响,但在语言层面,在听觉、视觉乃至身体感受层面,这些外来影响都要被母语吸收并且锻造才能真正起作用,诗歌乃至语言最深的奥秘永远只能从最好的母语诗人那里获得。比如诗人林徽因,她的诗如同建筑,首先是因自己心灵的需要而产生;如诗人穆旦,他终其一生对西方诗艺的研习与转换,将来自异域的百炼钢锻造成汉语美妙的绕指柔;再如读海子的长诗,会感受到一种与长诗这种文体相符的强力句法和丰富思维,以及诗人“去建筑祖国的语言”——种在切金断玉中铮铮作响的现代汉语的努力。
  今天诗歌批评者的工作就是深入那些以现代汉语作为母语写作的强力诗人及其杰出诗作,领略诗人在母语表达方面历久弥新又具体而微的教益,给予读者有效且可靠的理解新诗的路径,从而更好地去认知由一代代诗人诗作所构筑的汉语山河,去分享和发展因新诗而变得更为广阔的我们的话言。
  (摘编自2018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张定浩《增强文艺批评的感受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古诗的困难,不是读不懂的问题,而是对这首古诗和今人自身的关系如何理解的问题。
  B.读懂新诗要动用自己全部的感受力和分析力,收获不是知识上的,而是心智和经验上的。
  C.新诗受到西方现代诗的影响,只要影响扩大到语言和感受层面,就能创作出好的诗作。
  D.新诗阐释的前提、路径和终点应当是广义的诗,应避免散文化、哲学化的非诗解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新诗解释问题上先立后驳,深入剖析了现实中两种错误的非诗解释现象。
  B.文章纵向展开分析,从体验、感受、学养、创造等方面指出好的诗歌评论的要求。
  C.文章通过事例论证,具体阐释了在西方现代诗影响下杰出母语诗人的诗作特点。
  D.文章从新诗理解开始,分析好诗给人强烈的感受,提出诗歌评论的方法和任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诗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提炼,而现代新诗发展才百年,所以大众不易读懂。
  B.好诗能带给我们强烈具体的感受,从强烈具体感受出发,应该能写出好的诗歌评论。
  C.新诗语言最深的奥秘是由一代代诗人在母语表达方面努力的结晶,不关乎外来影响。
  D.探索现代诗歌应该深入优秀诗人的诗作,从具体感受出发,分享和发展祖国的语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现身说法
  雨街
  农业局局长郑任军是个部队转业干部,局里一有什么工作安排,他总爱说,“我在部队当班长时就带头投弹,我当排长时就带头拉练,我当连长时呢,还经常带头去炊事班做饭。我带的兵,走到哪里都是呱呱叫。这是为什么呀?这就是喊破嗓子靠边站,不如干出样子一身汗。”
  开始全局干部职工不习惯,开林木养护管理会,他也不在会议室开,而是带着相关人员去果林子里开,还会邀请有经验的老农做示范,他这个局长也跟在老农屁股后面听怎么剪枝、怎么打杈,弄得一身土一身汗的。于是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