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360字。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联谊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1
  Yuxingjiaoyu整理
  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5)。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之涣的《凉州词》里写了“黄河”和“孤城”,这曾引起过疑问,因为凉州城(今武威县城)离黄河还远,两者为什么会同在一起出现呢?最近又有人怀疑当时凉州所属是否有临近黄河的城。
  凉州古来原是一个广泛的地区,并不是单指凉州城说的(当然凉州城也无妨称凉州),而且最早的凉州城也不在武威。两汉以来凉州本指当时陇右一带,<后汉书》卷三十三,凉州刺史部下,就列有陇西郡、武都郡、金城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当时凉州刺史治陇城,在黄河以东,所以凉州原来就是横跨黄河的。据<后汉书》所载,陇西郡有城十一,武都郡有城七,金城郡有城十,武威郡有城十四……全部凉州所属总计约八十城,城不可谓不多。三国以后凉州移治武威,而唐代又以河西幕府为重镇,因分为河西、陇右两道,河西道设凉州都督府仍治武威。<唐书》凉州都督府、姑藏(即武威)条下,又载置有阜兰府、贺兰州等八州府。而<唐书》兰州条下则载:“贞观六年又督西盐州,十二年又督凉州。”兰州(即金城郡)是黄河边上的重镇,又是陇西与河西的通道,所以与凉州关系密切。凉州都督置皋兰府,这说明凉州东南郡是直达黄河边上的,其东北部又置贺兰州,也是直临北部黄河西岸的,然则黄河西岸均属凉州府,岂非十分明显?这也就是所谓河西一带,而这里既设有州府,又岂能没有大小城堡,这是毋庸置疑的。
  凉州一带说来即河西一带,而《凉州词》也就是泛写这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它并不是专写凉州城的,唐人的许多<凉州词》都可以说明这个,虽然凉州城是凉州的中心,是河西幕府的所在地。至于唐诗中写这一带边塞时,其区域则往往更偏东些,首先陇西与河西就时常是分而不清,这是由于古凉州原是横跨黄河的,而陇西一带又是古凉州的中心,长久以来即在边塞诗中出现,形成一种传统的概念。如王维的<陇西行》写陇西而远到了凉州的酒泉郡,而耿炜的《凉州词>歌凉州实际上是描写了陇西一带,然则唐代地理分区上虽划为陇右、河西两道,而陇西与凉州在人们传统的心目中则是近似的,陇西在河东,凉州在河西,诗人笔下的凉州因此并不是远离黄河的,薛逢的《凉州词》所以说“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凉州与九曲黄河是同其命运的,又岂止是某处沾上点边而已。至于当时的某些城堡,则可能不复存在。王之涣的诗大约是写在初入凉州境时,不禁会想象着整个凉州,因而提到了玉门关,这仍是一个凉州的泛写。从诗中“一片孤城”的形容看来,城大约也不甚大,历史上不一定留下了记载,本身也不容易保存。究竟是哪一座城,这就难作具体的考证。但是《凉州词》之所以写黄河边上的风光景物以及城堡,则是无可怀疑的。
  (摘编自林庚《唐诗综论•说凉州》)
  l.下列关于“凉州”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凉州在古代原本指的是一个包括凉州城在内的广泛的地区,最早的凉州城并不在武威,直到三国时期凉州才移治武威。
  B.两汉以来凉州指的是当时的陇右一带,当时凉州刺史治陇城,在黄河以东,由此可见凉州原来专指黄河以东的地区。
  C.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汉代凉州刺史下辖多个郡,每个郡又都有多座城,凉州管辖的城总计约八十座,数量很多。
  D.从《唐书》的记载来看,唐代凉州的东南部一直达到黄河边上,东北部直临北部黄河西岸,所以河西一带毗邻凉州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由王之涣的《凉州词》引    JLH问题:凉州所属是否有临近黄河的城。
  B.文章引用《后汉书》《唐书》的记载,以翔实的史料说明了黄河附近有凉州辖区的城。
  C.为了说明凉州与黄河之间的附属关系,作者列举了不少写凉州、黄河的唐诗作为例证。
  D.文章第二、三段采用并列结构,分别从史料记载和唐人诗歌来论证凉州有临近黄河的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兰州地处黄河边上,是连通陇西与河西的重镇,与凉州有密切的关系,唐代河西一带设有凉州府,那里肯定有一些大小城堡。
  B.唐代凉州城是凉州的中心,是河西幕府的所在地,但唐人的许多《凉州词》并不是专写凉州城的,而是泛写河西一带边塞的。
  C.虽然唐代地理分区上陇西和凉州分处河东和河西,但是它们在人们传统的心目中是近似的,诗人笔下的凉州并不是远离黄河的。
  D.因为古代凉州的城堡数量太多,而且年代久远,所以现在难以具体考证出王之涣的《凉州词》里写到的“孤城”是哪一座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文  先  生
  胡    炎
  文先生很斯文,是个读书人。读书人往往有一个标志性的物件——眼镜。文先生的眼镜很普通,但是戴在他脸上,就使人显得特别儒雅。不过,这并不是文先生最突出的特征,文先生最突出的是头发,长长的一绺,盘绕在光亮的脑门上。文先生不时会下意识地用手理一下,理得纹丝不乱。
  文先生原在一家企业做宣传工作。这一点,小街上的人都知道。这条小街上的人多半没什幺文化,也没多少钱,文先生在这里就显得鹤立鸡群了。
  这样一个读书人,谁也不会把他与菜贩子挂上钩。然而世事弄人,文先生所在的企业倒闭了,他成了失业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