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小题,约12690字。
安徽省芜湖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8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②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③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④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2)默写杜甫《春望》颔联和颈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铜雀春深锁二乔
②心远地自偏
③月下飞天镜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2)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律诗的四联,才能准确地判断。此题中需注意“溅、烽、抵”的书写。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8分)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①________,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②________;家庭suǒ屑便往往③________。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滢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里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1分)
suǒ( )屑 情郁( )于中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
(3)根据上下文,将“触他之怒”“触目伤怀”“发之于外”分别填入文中①②③处横线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下列词语。(2分)
颓唐:________ 大去之期:________
正确答案:
(1)琐 yù
(2)晶滢 晶莹
(3)触目伤怀 发之于外 触他之怒
(4)衰颓败落。死亡的日期。
试题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拼读与汉字书写能力。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注意“琐”的写法以及“郁”的读音。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错别字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辨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易错字、同音字、形似字,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文中的“晶滢”应写为“晶莹”。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即可。“触他之怒”的意思是使他发怒。“触目伤怀”的意思是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发之于外”的意思是在外表要流露出来。根据语境可知横线处依次填写:触目伤怀、发之于外、触他之怒。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词语意义来判断,也可用拆字法或字义组合来推断,平时要加强积累。结合语境及识记积累可知:“颓唐”的意思是“衰颓败落”,“大去之期”的意思是“死亡的日期”。
3.名著导读(4分)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恐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这里的“我”是________,他一反常规,用________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他的名著《昆虫记》,堪称________________完美结合的典范,赢得了“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正确答案:
法布尔 野外观察 科学与文学 昆虫的史诗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涉及到名著《昆虫记》,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解答即可。
4.己亥年春节即将来临,八年级某班以“我喜爱的对联”为主题开展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8分)
(1)下面是关于对联的调查统计表,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从表格中得出的结论:(2分)
是否关注过对联? 对联能否增加节日气氛? 贴对联是弘扬传统文化吗? 是否知道上下联怎么贴?
是174 能185 是164 是38
否26 否15 否36 否16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游客游览北京颐和园月波楼,看到门楼左边写着“一径竹阴云满地”,右边被花遮挡了,下面能与上联相配成一幅对联的是( )。(2分)
A.半帘花影月笼纱
B.万树梅花月如水
C.四面荷香花伴柳
D.一城山色半城湖
(3)下面是某同学拟写的倡议书片段,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4分)
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A】它的出现不是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有意义,而是为我们保存了一份珍贵的传统文化。春节有春联,丧事有挽联,书斋有励志联,风景胜地有名胜联,章回小说有标题联,生日吉庆有寿联,对名人评价有名人联。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掌握对联的创作方法,【B】对于熏陶学生的优秀、培育学生的素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①【A】处画线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大多数人关注对联,认为对联能够增加节日气氛,弘扬传统文化,但对联知识还不够了解。
(2)A
(3)①将“不是……而是……”改为“不但……而且……”或“不仅……还(也)……”
②将“优秀”改为“品格(品质)”
试题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比较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通过表格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注意表中所示项目(文字),仔细观察各项数字,比较彼此的变化,从学生是否关注过对联、对联能否增加节日气氛、贴对联是弘扬传统文化吗、是否知道上下联怎么贴四个方面概括信息点。通过观察图表,我们会发现这些信息:大多数人关注对联,认为对联能够增加节日气氛,弘扬传统文化,但对联知识还不够了解。
(2)【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注意:上下句字数相等;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