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19550字。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口向大城市主要是都城的流动与集中,是由唐到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类需求日益增长,一是方兴未艾的建筑业所需劳动力,二是日益繁盛的各行业所需从业人员。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及户籍管理成为当时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
  唐中后期,随着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推行,大量人口溢出户籍,流寓异乡。这些人口有相当一部分涌入可以提供更多生存空间的城市中。虽然史书对与建筑业有关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如《太平广记》中记载的大商人窦义,从事了多种经营,所雇佣的人中有长安坊市内的少年、“功人”等。
  除了建筑业,外来人口更多集中在商业、服务业和娱乐业。李白的《少年行》诗云“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其中的胡姬是西域来的胡人女子。唐后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繁荣,长安城的餐饮业、旅店业、屠宰业、租赁业等日益繁盛。这些行业起点低,技术含量低,市场需求大,容易生存,大量外来人口充溢着这些行业。
  唐朝对这些人口到底如何管理,虽未见出台严格的措施,但通过官府颁布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条文,可知总的趋势是限制逐渐松弛:一是唐德宗时推行的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旧唐书》),居住地原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流动人口的身份问题,也使国家有可能重新掌控大量流失的人口;二是坊郭户成为城墙内及周边附郭居民的正式称谓,纳入城市管理的范围,也成为有别于乡村户的主要标志。这一制度在北宋得以确立,并推广到全国,城乡分治的户籍管理制度至此拉开帷幕。三是中央官府在招聘和选用执役杂使人员时,对一些重要和关键岗位有户口的限制,如规定在选用门仆时,必须“取京城内家口重大、身强者充”,但在某些岗位,对“浮寄”人口给予了更宽松的政策。
  此外,国家财税征收的结构和对象也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如唐德宗建中年间,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反响最大的是建中四年开始征收“税间架”,即房产税。结果“怨讟之声,嚣然满于天下”(《旧唐书•卢杞传》)。最终被废止。百年后,北宋时期城市的房产、商铺等都已逐渐作为征税的对象,不仅户籍管理实行城乡分治,城乡的税收对象和税收内容都形成各自独立的体系。由此也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结构重心的变化,户籍制度发生了变化,政府财税结构和重心更多地向城市倾斜,向城市居民倾斜,向财富集中的区域和群体倾斜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
  (摘自《光明日报》:《唐代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管理》,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建筑业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进而又吸引了大量人员进入商业、服务业等行业。
  B. 为了扭转唐中后期对人口管理逐渐松弛的趋势,宋代对户籍管理实行了城乡分治制度。
  C. 北宋时期,政府财税结构和重心更多地向城市、向财富集中的区域倾斜乃是大势所趋。
  D. 技术含量低、较容易就业是长安城的餐饮业、旅店业等吸引更多外来人口的主要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先写唐代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再写政府对城市人口的管理情况,层次分明。
  B. 户籍管理与国家税收关系密切,所以文章结合两者来论述唐宋户籍管理制度。
  C. 作者引用古籍上的内容时,多是直接引用,有的还注明出处,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D. 文章为了说明唐朝户籍管理的措施,引用了《旧唐书》《太平广记》等资料。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只看史书而不参阅其他资料,我们很难了解唐代与建筑业有关的城市外来人口情况。
  B. 宋代所以能成功地对房产、商铺等征税,是因为及时总结了唐朝征收房产税的经验教训。
  C. 唐朝对外来无户籍人口的限制是逐渐松弛的,这从官府颁布的具体措施和条文即可看出。
  D. 随着涌人城市谋生的人数增多,不同朝代的统治者一般会调整流动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城市建筑业吸引了大外来力”理解错误,文中没有明确表述。原文是说“虽然史书对与建筑业有关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B项,前后两句不构成因果关系。原文是说“唐朝对这些人口到底如何管理,虽未见出台严格的措施,但通过官府颁布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条文,可知总的趋势是限制逐新松弛”。“限制逐渐松弛”是唐朝对人口管理的趋势。D项,“技术含量低,较容易就业是主要原因”不当。原文是“这些行业起点低,技术含量低,市场需求大,容易生存,大量外来人口充益着这些行业”。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引用《太平广记》是为了论证史书中有与建筑业有关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的记载的,不是为了说明唐朝户籍管理的措施。故选D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是因为及时总结了唐朝征收房产税的经验教训”错误,原文说“随着人口结构重心的变化,户籍制度发生了变化,政府财税结构和重心更多地向城市倾斜,向城市居民倾斜,向财富集中的区域和群体倾斜的大趋势”,唐建中四年征收失败的原因是时机尚未成熟。此后经过百年,户籍管理实行城乡分治,城乡的税收对象和税收内容都形成各自独立的体系,各方面的条件都已经具备,所以宋朝才会成功。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斯人独憔悴
  (迟子建)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