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20360字。

  云天化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高二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南宋,程朱理学与科举仕进之间,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的链接,立场相当独立,思想也相当自由。蒙古人完成军事征服后,其文化策略有了相当深刻的转变:元仁宗皇庆年间,科举条制施行,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四书”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尽管这种给读书人提供前途的渠道还不是特别宽,但是它的象征意义却相当强烈,给很多士人暗示了一个知识与利益交换的方式。根源于汉族文化的程朱理学,在一个异族文明统治的帝国中,或为相当普遍的知识和拥有权力的思想。在权力的笼罩和利益的诱惑下,理学的知识与思想的实用性已压倒一切。于是,思想成了文本,文本蜕化成文字,文字仅仅作为符号供人背诵,背诵的意义在于交换。
  元明易代,但思想史却依然沿着惯性前行。程朱理学在明代依然是权力拥有者建立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政治意识形态,也依然是一般士人用来与权力进行交换的知识。科举考试的规则、考试的内容以及被制度保证的利益,都已经得到权力的认可,但是知识与思想的边界却被限制得越来越狭窄。从洪武年间删节人们都耳熟能详的《孟子》八十五条,“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到永乐二年严厉惩罚了诋毁理学的儒士朱友季,知识与思想已被权力确立了大体的边界。程朱学说一方面深入社会生活,成了普遍接受的知识与原则,另一方面渐渐地失去了站在政治体制外的超越和自由立场,成了政治权力与意识形态的诠释文本。
  到正德、嘉靖年间,这种症候越头越明显。王阳明曾愤然指出,由于思想边界的限定,很多士人只能将聪明智慧转向训诂之学、记诵之学、词章之学,这些完全是空疏无用的假学问。在明代中期,思想世界其实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危机。社会生活从王阳明生活的正德、嘉靖时代起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表面的服饰上“去朴从艳”,文艺上追求“异调新声”,知识上转而“幕奇好异”下面,隐藏的是更深刻的不同阶层价值取向的断裂。那么,思想将如何有效地回应和疗救这种危机与变化?一些敏锐的士人发现,知识无法解释各种异于往常的现象,思想无以回应秩序的种科变动,士人所拥有的资源无以诊断和疗救变化万端的国家与社会。结果是一面更高地倡导着拯救的理想主义,一面在实行极端的实用主义,却没有根本的药方,主流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仍然在平庸和圆熟的套话与教条中延续。
  恰恰是因为这种平庸和圆熟,迫使这些学者寻找可以刺激新思想的资源。在一个思想资源相对新闭的空间里,也没有外来文明根本影响的情况下,最容易找到的就是历史与传统中曾经存在过,但又被摒弃在边缘的那些知识、思想与信仰。其中最有刺激性和挑战力的思想资源,就是在南宋曾经与理学对垒的心学。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之“从元到明: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一般状况”)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明两代程朱理学的知识与思想呈现极端的实用化,是统治者、士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B. 明代士人将聪明智慧转向训诂之学等研究,是知识,思想失去了自由立场的症候之一。
  C. 一面倡导拯救的理想主义,一面实行极端的实用主义,导致明代中期出现了思想危机。
  D. 如果明代社会较为开放,有外来文明的影响,心学很有可能不会被当作新的思想资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历史为序,论述了程朱理学的知识与思想在元、明社会生活中的一般状况。
  B. 文章前两段着重论述程朱理学制度化、实用化的演变,后两段着重论述思想危机问题。
  C. 文章以《四书章句集注》和《孟子》为例,是为了论述元、明两代科举考试内容的不同。
  D. 文章列举明代中期的种种变化,论述了当时主流的知识与思想已落后于时代发展。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元代科举制度提供的用知识交换仕进的渠道虽然很狭窄,但具有象征意义和暗示作用。
  B. 程朱理学根源于汉族文化,这使得它能深入社会生活,成为普遍接受的知识与思想。
  C. 元、明时代,程朱理学借助权力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也导致了其沦为交换权力的工具。
  D. 程朱理学在明代开始成为政治意识形态,其知识与思想的边界被限制得越文越狭窄。
  【答案】1. C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从第3段最后一句“结果……却没有根本的药方”可知,“一面倡导拯救的理想主义,一面实行极端的实用主义”并非导致思想危机的原因,而是思想危机产生之后,当时主流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表现。根据第2、3两段推断,“思想边界的限定”造成了主流的知识与思想落后于时代发展,“思想边界的限定”才是明朝中期思想危机产生的原因。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C项,分析不当,第1段举以《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元代统治者将程朱理学纳入政治意识形态,第2段举删节《孟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明代知识与思想的边界被限制得越来越狭窄。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不合文意,“狭窄”与第1段中的“不是特别宽”二者程度不同。B项,归因错误,根据前两段内容可知,“它能深入社会生活,成为普遍接受的知识与思想”的原因应是程朱理学与科举仕进之间形成制度化的链接。D项,不合文意,“在明代开始成为政治意识形态”错,根据第1段“程朱理学,在一个异族文明统治的帝国中,成为相当普遍的知识和拥有权力的思想”,第2段前两句“元明易代程朱理学在明代依然是权力拥有者建立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政治意识形态”可知,其在元代已成为政治意识形态。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影 子
  刘建超
  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
  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却是乾隆康熙所赐,在老街度过岁月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他们题写的招牌楹联,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老街的古物多,古董遍地都是。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老街流传个笑话,两个青年打架,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土墙。这个小青年就被逮走了——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