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23610字。

  南师附中 天一中学 海门中学 淮阴中学
  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初四校联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老子的哲学,是夹缝中生存的技术,是盘根错节的社会中       的智慧,是专制社会中唯一能保护自己肉体存在的法术,其      就是通过压缩主体精神与人格,取得       的空间,一句话,有专制,必有老子思想。
  A. 胸有成竹  诀窍  忍辱负重
  B. 游刃有余  诀窍  苟且偷生
  C. 胸有成竹  门道  苟且偷生
  D. 游刃有余  门道  忍辱负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熟练而有把握;“游刃有余”,一位厨师宰牛的技术很熟练,刀子能在牛骨缝儿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阻碍,还显得大有余地,后用以比喻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前者强调做事之前的表现,而后者应是做事之中的表现,第一处是形容“在盘根错节的社会中”的表现,应使用“游刃有余”。 “诀窍”,关键性的方法;“门道”指做事的门路或方法。第二处,句中是说老子哲学中的关键所在,应使用“诀窍”。“忍辱负重”,忍受屈辱来承担重任;“苟且偷生”,得过且过,勉强活着。第三处是说在专制社会中取得可以勉强活下去的空间,应使用“苟且偷生”。故选B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各句中,诗句与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A.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七夕节)
  B.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
  C.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重阳节)
  D.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元宵节)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诗句,分析把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诗句与节日不对应的一项”,然后根据传统节日的特点以及诗句中的标志来分析。本题中,C项,“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不是重阳节,由“禁火”可知应是寒食节,因为“寒食节”有禁烟火、吃冷食的传统。A项,“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中由“乞巧”可知是七夕节,因为“七夕节”又叫乞巧节、七巧节。B项,“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中由“棹影斡波”“鼓声劈浪”可知这是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D项,“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中由“灯山”可知这是元宵节赏花灯的活动。故选C项。
  3.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这几个人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①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②这两个字涵义极广。
  ③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④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
  ⑤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⑥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A. ⑤⑥②④③①    B. ⑤②④⑥③①    C. ⑥②④③①⑤    D. ⑥②①④③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然后借助语境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根据横线前后的内容来确定首句和尾句,根据句子中的关联词、代词、指示代词确定小句子之间的关系。从所给语境来看,语段以观看苍松为例来说明感受力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由此可知,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感受”,⑤“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是总领句,引出“感受”这一话题,应放在第一处,这就排除CD两项,第⑥句“所谓‘感受’……”是对话题“感受”的解说,应放在第二处;②句“这两个字涵义极广”中“这两个字”指的就是前面的“感”和“受”,④③是举例解释“感受”,且③中说“……也是感受”,一个“也”字说明③应在④后;①“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不同”又与下文所举的观苍松的例子相连,这就排除B项,故选A项。
  4.给下面这幅漫画起一个标题,最合适的一项是
  A. 烛光里的温暖
  B. 21世纪“卖火柴的小女孩”
  C. 办法总比困难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