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620字。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语文试题
  Yuxingjiaoyu整理
  第1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今日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诚信的缺失——以及随之而来的信任的缺失——已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其原因还得从我们自己身上寻找。现在有些人把诚信的缺失归咎于市场经济,这种认识水平比起严复来不知倒退了多少。
  其实,诚信的缺乏正表明中国的市场经济尚不够成熟,其规则和秩序未能建立健全并得到维护。而之所以如此,近因甚多也甚复杂,远因一定可以追溯到文化传统和国民素质。西方人文传统中有一个重要观念,便是人的尊严,其经典表达就是康德所说的“人是目的”。按照这个观念,每个人都是一个有尊严的精神性存在,不可被当作手段使用。一个人怀有这种做人的尊严感,与人打交道时就会有一种自尊的态度,仿佛如此说:这是我的真实想法,我愿意对它负责。
  这就是诚实和守信用。他也会这样去尊重他人,仿佛如此说:我要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并相信你会对它负责。这就是信任。可见诚信和信任是以彼此共有的人的尊严之意识为基础的。相比之下,中国儒家的文化传统中缺少人的尊严的观念,因而诚信和信任就缺乏深刻的精神基础。
  也许有人会说,“信”在儒家伦理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错,孔子常常谈“信”,《论语》中论及诚实守信含义上的“信”就有十多处。但是,在儒家伦理系统中,“信”的基础不是人的尊严,而是封建等级秩序。所以,毫不奇怪,孔子常把“信”置于“忠”之后而连称“忠信”,例如“主忠信…‘言忠信…‘予以四教:文,行,忠,信”等。可见“信”是从属于“忠”的,诚实守信归根到底要服从权力上的尊卑和血缘上的亲疏。在道德实践中,儒家的“信”往往表现为所谓仗义。仗义和信任貌似相近,实则属于完全不同的道德谱系。信任是独立的个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各人有自己的人格、价值观、生活方式、利益追求等,在这些方面彼此尊重,绝不要求一致,另一方面合作做事时都遵守规则。仗义却相反,一方面抹杀个性和个人利益,样样求同,不能容忍差异,另一方面共事时不讲规则。在中国的商场上,几个朋友合伙做生意,一开始因为哥们儿义气或因为面子而利益不分,规则不明,最后打得不可开交,终成仇人,这样的事例不知有多少。
  毫无疑问,要使诚信和信任方面的可悲现状真正改观,根本途径是发展市场经济,完善其规则和秩序。不过,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同时很有必要认真检讨我们的文化传统,使国民素质逐步适应而不是严重阻碍这个市场经济健全化的过程。
  (摘编自周国平《诚信、信任和人的尊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诚信缺失的原因,不应归咎于市场经济,只能从我们自己身上寻找。
  B.诚信之所以缺乏,其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国民素质。
  C.儒家文化传统中的“信”与信任貌似相近,实则属于完全不同的道德谱系。
  D.要使诚信和信任的缺失得以真正改观,只能认真检讨我们的文化传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对诚信缺失的现状,文章主要论证了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指出了解决的办法。
  B.文章将诚信缺失的原因分为近因和远因,并主要从文化传统上加以论述。
  C.文章分析论证了“信”在儒家伦理中的重要位置及在道德实践中的表现。
  D.文章对比论证了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人的尊严的概念上的区别与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成熟,才能改观诚信和信任缺失的现状。
  B.如果认真检讨文化传统,就完全能够解决诚信和信任缺失的问题。
  C.儒家文化传统中缺少人的尊严的观念,因而诚信和信任就缺乏深刻的精神基础。
  D.因为儒家的“信”主要是对他人的服从和仗义,所以可能造成信任缺失。
  (二)文学作品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生
  沈从文
  北京城什刹海南头,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
  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