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9470字,答案扫描。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合同一般被称为契约。传统契约中展现的契约观念,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合同的看法。
  史料表明,我国传统契约实践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制度沉淀。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最早传世契约资料铭刻于青铜礼器上,记录了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的行为。《周礼》还记录了先秦时期使用竹木制作傅别、书契和质剂三种契约券书的方法,这些古老的契约应用于当时买卖、借贷等交易行为。汉晋时期,人们依然以竹木制作交易券书,内容简单直接。东晋以后,纸张开始应用于契约书写。吐鲁番出土和敦煌发现的纸质契约跨越了我国北朝、唐和五代时期,记录了近600年间买卖、借贷、租佃等丰富的契约行为。历史还记载,北宋时为了减少契约纠纷,曾经出现过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从徽州等地发现的数以万计的传统契约来看,南宋以来契约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尽管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合同法,但契约制度并不缺乏。仅从文献记载看,传统契约制度体现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个方面。法律方面,唐代及其后各代法典对不同类别契约所需要满足的交易条件都有明确规定。社会习惯方面,历代官箴、乡规民约以及家法族规对传统契约制度也有不同程度的记载。
  此外,传统契约制度还直接体现在流传下来的丰富多样的契约文本中,这些文本是我们今天了解我国传统契约制度的活化石。由于传统契约有一套格式和内容要求,契约往往由职业或半职业的代书人书写。代书人为了方便,会根据当时的制度规定,结合缔约习惯制定各种契约契式,并装订成册。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明清时的士人开始收集整理契式文本,雕印成书并广为传播,如《尺牍双鱼》《五车万宝全书》等。
  丰富的契约实践与深厚的书写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契约观念。一是推崇信守契约的精神。“署名为信”“恐人无信,故立此契”的诚实守信精神贯穿于传统社会契约的订立过程。“一诺千金”“言必信”是传统社会崇尚的道德品质。二是注重书面形式契约。为了使契约能够被信守,传统社会中人们对“白纸黑字”“立志为据”十分倚重。三是注重通过调解手段解决契约争议。我国传统契约涉及的对象一般为“户婚田土”,官府视之为民间细故。如果发生争议,由于诉讼成本高以及传统社会“息讼”意识深厚,当事人多选择由乡邻或家族进行调解处理。传统社会的乡规民约中也积累了大量对契约争议进行调解的习惯。
  (摘自王旭《从传统契约中读出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契约相当于今天的合同,基中展现的契约观念,仍影响着现代人对合同的看法。
  B.传统契约历史悠久,其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记录了贵族之间的某些财产交换行为。
  C.传统契约制度存在于我国传统社会中,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方面都有所体现。
  D.传统契约多由代书人书写,为方便使用,代书人制定了各种契约契式,并装订成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体从传统契约实践的历史、契约制度、契约观念三个方面展开论证。
  B.文章以古代典籍或其他史料的记载、出土或发现的契约文献为据进行论证。
  C.最后一段论述国人的契约观念,三个不同的方面调换顺序不影响论证逻辑。
  D.除第一段之外,以下四段均采用总分式结构,使得文章论证思路清晰条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青铜礼器铭刻到竹木制作,再到纸质书写和印制,可以看出我国传统契约的历史发展轨迹。
  B.两宋时期契约已广泛使用,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的出现,有效杜绝了契约纠纷的发生。
  C.如果没有“白纸黑字”“立字为据”的契约形式,就不可能催生社会“一诺千金”的道德品品质。
  D.当事人多选择通过调解来处理契约争议,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社会的人们“息讼”及家族意识深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所谓追溯体系,就是通过线上线下等手段,采集记录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近年来一个完善的追溯体系正在形成。国务院和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10多项重要政策意见,明确了追溯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例如,在标准规范方面,先后研究制定了肉菜、中药材及酒类流通追溯编码规则、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22项行业标准,为追溯体系互联互通和全国推广打下基础;在法规建设方面,一些行业追溯体系建设要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