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60字。
做人要有原则,从艺要有底线
【素材回放】
比利时画家克里斯蒂安·希尔文指控中国画家叶永青抄袭,此事一经曝光,在比利时和中国引起不少媒体关注。与以往单件作品引发的抄袭不同,叶永青被指控30年来持续不断抄袭希尔文的作品,着实让人吃惊。
一些喜欢看热闹的“吃瓜群众”,送给叶永青一个外号“叶永侵”。如果抄袭是成立的,叶永青就不仅是侵权这么简单——30年来,希尔文一有作品,就会被叶永青拿来用,而叶永青的作品,价格是希尔文原作的100倍。这些年来,他的被拍卖作品价格总计超过亿元。显然,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上,叶永青都比希尔文要大得多。
据四川美术学院官方微信消息,针对网上反映四川美术学院退休教师叶永青个人相关作品涉嫌抄袭一事,四川美术学院3月7日发布相关声明,正在核查。
【素材解读】
希尔文现在站出来指控叶永青,不仅是维护一个画家的尊严,也是要证明自己确实在这个世界上活过。这才是这起维权案的关键所在,它能够触动人们内心的情感,远不止知识产权那么简单。叶永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希尔文是对自己“影响至深”的艺术家。他也曾私下表示,自己上世纪90年代最早到欧洲留学时,就受希尔文的影响,但是自己也一直在“吐故纳新”。一个人受前辈或大师作品的影响,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上世纪80年代,中国艺术家恢复和世界的交往,向国外大师学习,这非常普遍。在文学领域,人们会说莫言受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这并不影响莫言作品的价值,也不耽误他获得诺贝尔奖。在绘画领域,学画画的人最初都会临摹大师作品。但从媒体公布的作品来看,叶永青的画作原创性明显不足。诚然,艺术只有在交流中才会不断进步。因此,中国艺术家既要向欧美学习,也需要自我创新,但洋为中用不是照搬复制,真正的创新必然是困难的。如果把国外不知名艺术家作品直接拿来局部改一改,就据为己有,那这所谓的“著名艺术家”未免不值钱了。而叶永青的行为,到底构不构成抄袭,还需要艺术圈的专业认定,现在不可盖棺定论。不过,叶永青所说的希尔文对他“影响至深”始终颇为暧昧——到底是“影响至深”还是“创造性抄袭”,相信艺术界同仁会有一个公正的评判。
【适用话题】
道歉学术不端艺术家要兼具自律和原创性
画家“抄袭30年”,创“薅羊毛”新奇迹?
当事人有没有最起码的做人原则、最基本的从业底线,有没有丢失掉应有的职业道德、艺术操守,具不具备一定的羞耻感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