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60字。
例:(黑龙江哈尔滨三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大家都替他惋惜,问他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他说:“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儿都没有遗憾。”
②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起初他选择的是文学之路,但是毫无建树;于是改学油画,但因不善构图、不会润色,又失败了。他的老师建议他改学化学,后来取得巨大成就。
③格林兄弟从小喜欢德国民间故事,认为民间传说与人文历史有关,但是他们坚持收集了很多传说后还是找不到两者确切的关系。后来一个朋友发现了这本文稿,以童话的形式出版,成为经典名著《格林童话》。
人生之路,应该如何选择“行”与“止”呢?针对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想法或感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写作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作文材料是三个人的故事。第一个是一个登山队员的故事,登山队员自知8000米是自己的极限,在别人认为他该坚持的时候,他却毫无遗憾地停下。能理解出,人要有自知之明,当止则止。第二个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的故事,瓦拉赫学过文学和油画,但都不成功。最后改学化学,取得了具大的成功。能理解出,行不通时,当止。第三个是格林兄弟的故事。他们坚持收集民间传说,想证明民间传说与人文历史有关,最后虽然没能证明,但却成就了经典名著《格林童话》。能理解出,要坚持初心;一旦认定了方向,就得坚持执着。本次作文参考立意:人要有自知之明,当止则止;要适可而止;不能好高骛远;行不通时,当止;要学会另辟蹊径;要坚持初心;一旦认定了方向,就得坚持执着;行不通时,当止;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其他立意,只要在材料范围之内,符合材料要求即可。如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典型,论证要有力,要有层次性,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论证方法不能单一。如写记叙文,则要写清人和事,注重细节描写,以情动人。
【参考例文】
知行知止,知止而行
“知止”二字,看似十分容易,要做到做好却不是易事。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希望自己能有一番大的作为,一旦某事获得成就便企求更多,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急功近利不可取,一味坚持也不一定正确,在经历的过程中,适当停止,有时也不失为一种正确而明智的选择,在短暂的停止中,或许也是另一种前行与进步,懂得“行”,也要懂得“止”,正所谓“知行知止,知止而行”。[]
现在的热门歌手李健曾为水木年华的其中一位成员,可他在后期退出,坚持作自己走心的音乐,没有随着水木年华如烟花般绽放,正因为他的“止”,而有了现在耳熟能详的《传奇》,也正因为他的“止”,充分表明了,只要有才华与能力,终能成功,不适合自己的道路就应当停止,因为李健知行知止,知止而行,终将人生成待,静水流深。
并不是所有的原地踏步都是退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与生活方式,当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与障碍,不妨停下脚步,看看身后已走过的路,仔细思考前方的路是否适合自己,或许可以另辟新径,知止而行,以不同的方式达成同样的目标,并不一定要按照规划的路线,坚持到最后一秒。
在停止中前行,听上去毫无可能,但事实上却是十分常见,古之学者为了考取功名,日夜苦读,或许落榜十几年始终见不到结果,但一次次的积累,一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