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50个字。
灯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掌握文中生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认识文中所表现出的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进而升华出的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学习揣摩文章句子含义。
3.领会灯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2.体会作者的抗日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领会灯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1.学习揣摩文章句子含义。
2.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语言揣摩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灯笼图片展示
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伯箫的灯笼。
二、走近作者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文化大革命”中被开除党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写作》主编、中国写作研究会会长等职,并参加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领导工作。1981年10月,出访英国,不久,当选全国文联理事。1982年8月病逝。
60年代初期创作的以表现延安生活的名篇《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以及《难老泉》、《“早”》被收入散文集《北极星》。在新时期以创作了《天涯》、《忘年》等佳作,1982年出版了最后一部散文集《往年》。吴伯箫逝世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两卷本《吴伯箫文集》。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争讼(sòng )领域(yù)斡旋(wò) 静穆(mù)
思慕(mù)幽悄(qiǎo) 霍骠姚(piào) 怅惘(chàng wǎng)
锵然(qiāng)燎原(liáo)熙熙然(xī)暖融融(róng)
马前卒(ān)犬吠(fèi)庞大(páng)
2.词语解释
斡旋:调停,调解。
家来:方言,即回家来。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幽悄:幽深寂静。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