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490个字。
说明文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11分)
科技神器“机械手”
苏更林
①2017年10月3日,我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海试成功,这是继“蛟龙”号之后我国深海装备的又一个里程碑。无论是“深海勇士”号还是“蛟龙”号,它们的海底科考应用作业都离不开机械手。那么,什么是机械手呢?它对我国的科学事业又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
②机械手是伴随着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而产生的,最初是按照固定程序进行抓取、搬运和操作物件或工具的。后来,许多特殊机械手也开始上岗了,如焊接机械手、喷涂机械手等都在各自特殊的岗位上发挥着作用。
③机械手具有力气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尽管机械手的灵活度不及人手,但机械手在进行重复性操作时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在一项“人机大战打豆豆”比赛中,机械手获胜次数远高于人手,一分钟可以出手160~210余下;在国内一个展会上,某企业参展的一款名为“蜘蛛手”的分拣机械手引人注目。该机械手可实现多目标进行抓取和搬运的功能,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可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电子制造等行业。
④机械手主要是由执行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的。其中,手部安装在手臂的前端,用来抓持物件,这是执行机构的主体,可根据被抓持物件的形状、重量、材料以及作业要求不同而具有多种结构形式。
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智能的机械手应运而生,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现在,机械手不仅广泛应用于采矿、冶金、石油、化工、船舶等领域,而且已开始在精密制造、核能、航空、航天、医药、生化等高科技领域大显身手。
⑥航天器在太空中免不了会发生点小故障,所以需要为航天器配备“太空医生”,进行在轨维修。但是,太空严酷的环境和航天器的复杂性对“太空医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需要进行长期的验证和积累才能完成。中国在航天器在轨维修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
⑦在“天宫”二号上,更是搭载了全新的空间应用系统,其中就包括空间机械手。人机协同在轨维修试验是“天宫”二号三大关键试验任务之一,也是我国第一次开展人机协同太空在轨维修试验。在轨试验主要是面向航天设备在轨组装及拆卸任务,探索人机协同完成在轨维修典型作业,为空间机器人在轨服务积累经验。2016年10月19日,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后,航天员与机械手协同完成了用电动工具拧螺钉、拆除隔热材料、在轨遥操作等科学试验。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11分)
千年坭兴陶进京展华彩
荣池
①近日,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传统工艺,广西钦州坭兴陶大师精品展暨坭兴陶北京周活动在北京大学举办。随着拉坯机的快速旋转,含水半固化状态的泥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被拉伸、延展、拓宽,双手的每一次温柔触碰都改变着它的形态和空间结构,力道的调节和方向的变化使得泥料如灌注了生命力一般,跟随人的意志逐渐生长,蜕变成型……陶艺家聚精会神地塑造着面前的器物。
②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千年古陶坭兴陶被誉为广西极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其质如玉石般温润亮泽,形如青铜器般凝重沉稳,声如钟磬般优美动人,端庄典雅、古色古香。陶艺家们利用可塑性极强的泥作为介质,将双手的温度传递至器物的每一寸肌理。待到坯体成型后,他们以刀代笔,通过浮雕、线刻等艺术手法,在坭兴陶器皿上雕刻诗文或绘画。诗、书、画、印诸家艺术融于一体,将我国传统的笔墨艺术与陶瓷工艺有机结合,形成了古朴典雅、浑然天成的陶艺风格,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③展览现场的作品形态各异、巧夺天工。陶艺家们借鉴吸收古代陶器、青铜器、漆器、竹木器等各种元素进行再创作,大到陶罐装饰,小到茶壶摆件,均有其独到之处。曾日荣的茶具作品《时来运转》巧妙地运用石磨的造型突显器具的吉祥寓意,大小茶具置于“磨盘”之上更显精巧玲珑;邱子艋的作品《丰收壶》呈现出别具生趣的画面,玉米型的壶身上一只青蛙虎视眈眈地望着壶顶的蜗牛,随时准备出击,清晰可见的玉米粒和大片叶子形成疏密对比,与生动传神的动物一静一动,让人仿佛能听到田间的虫鸣鸟语。
④纵览展厅,各类器物摆件虽功能、形质不同,风格、气韵不一,但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器物古朴素雅的表面色调中暗藏着斑斓色彩的涌动和流变。坭兴陶的制作过程无须施釉和陶瓷颜料,烧制过程中窑内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出窑后经打磨去璞方才显现其真面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