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9690字,答案扫描。。
  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羲之创作的《兰亭集序》被盛赞为“天下第一行书”,不仅因为整幅作品精美绝伦,更因这篇手书序文中,字字独具风采,同字异写更是变化无穷,其中二十个“之”字无一雷同,竟有谚语“之字最多无一似”流传。
  分布在原帖中的二十个“之”字,因语境、句式和书写布局呈现出的不同笔法、空间结构和内在韵味,究竟是书法家对艺术创作原则的主动遵循,还是临场发挥随机的、自然的结果,历来众说纷纭。我们姑且将此争论放在一旁,单从结果上看,《兰亭集序》中三十个形态各异的“之”字,客观上贡献了书法创作上从形式到内容县出不穷的新意。
  王羲之对书法变革的贡献,是书法家“内生”(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革命性的变化”)变革的典范。他十二岁经父亲传授笔法,“语有大纲,即有所悟”,先师从卫铄(卫夫人)学习书法,之后博采众家之长,正书师法钟繇,草书师法张芝,最终做到了“真书胜钟,草故减张”“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天地。这种艺术革新,首先是跳出了当时的窠臼,引领了书法体式上的“革命性”发展。王羲之将行楷二体向前推进,开辟了草楷相结合的书法发展道路,使其便捷易识,在继承钟繇楷书古朴精简、张芝草书数意兼包的基袖上大胆变化,完美兼顾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以一种全新的文字书写体式形成隋唐以来书法发展的主流,在书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笔法观念上,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更是对传统程式进行大胆变革,以不断变化的手法和笔态,避免千篇一律,做到随类赋形,因势生形,字字相生,而面对同样的一个字,则照顾其所处环境、位置,保持该字独立个性的同时,做到与周围和谐统一。《兰亭集序》中二十个神态各异的“之”字,就是这种笔法的代表性应用。
  人们谈及创新,往往更多着眼于“发展”(即质变)的结果,而忽略“增长”(即量变)的前提,王羲之的书法创新则是量变基础上水到渠成的结果。古语“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说的是汉代著名书法家张芝,在水塘边上练习书法,天长日久,洗笔竟把整个水池洗黑,后人称之为“墨池”。《晋书.王羲之传》载:“(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这种态度,可以视作王氏对增长型“量变”的肯定。“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成语,具有相关语义的“笔秃千管”“秃笔成冢”等成语流传甚广,也说明书法家群体对量变积累的集体重视。
  在临池水墨的基础上,王羲之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做法,是对同时代书法技艺、要素进行的重新组合。伴随其阅历的增长,特别是看到李斯的《峰山碑》、蔡邕的三体石经、张旭的《华岳碑》以及钟繇的《宣示帖》真迹后,王羲之遂改变初学,博采众长的同时,尝试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摘编自王枫《之字最多无一似》,《光明日报》2018年12月0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其笔法、空间结构和内在韵味因语境、句式和书写布局不同而不同。
  B.关于其中“之”字形态成因的探讨众说纷绘,但争论的结果则足以说明《兰亭集序》富有多层新意。
  C.王羲之能做到随类赋形,因势生形,字字相生,其《兰亭集序》中“之”宇堪称这一方面的典范。王羲之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宇书写体式,这种书写形式对后世书法产生深远影响,作用不可小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原帖中的二十个“之”字无一雷同,这最能够证明《兰亭集序》单个字体变化无穷。
  B.王羲之对书法变革的贡献是书法家“内生”变革的典范,对此作者从两个方面阐述。
  C.文中引述《晋书•王羲之传》中的一段话,意在证明王羲之有重视“增长”的自觉。
  D.文本借“笔秃千管”“秃笔成冢”等成语流传甚广来证明王羲之有兼收并蓄的智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整幅作品的精美绝伦,书写字体的变幻无穷,让王羲之创作的《兰亭集序》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行书”。
  B.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革命性的变化”,因此王羲之对书法变革的贡献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书法的创新。
  C.王羲之正书师法钟繇,草书师法张芝,因而在书法体式上和笔法观念上,他都曾经引领了书法“革命性”发展。
  D.看罢李斯《峰山碑》、蔡1三体石经、张旭《华岳碑》的经典作品,王羲之改变初学,另辟溪径,形成独特的风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
  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百度百科《乡村旅游》,有删减)
  材料二:2017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8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6% ;营业总收入超74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数据显示,我国乡村旅游人数占国内蹲客比重在历经2012 - 2015年的快速增长后,2016 - 2017年保待平稳增长。而乡村旅游收入比重更是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