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40字。
  1.[咏史怀古]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 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魂销”即“销魂”,虽多形容悲伤愁苦,但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的惊喜之感。
  B.颔联上句借“雁”“胡天”“月”等典型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望雁思归图。
  C.颔联下句借“归羊”“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
  D.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苏武出使塞外前后人事已非的沧桑与慨叹。
  解析:选A。A项,“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的惊喜之感”不准确,应是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尾联运用了借代、衬托、用典的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用典,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2.[咏物言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B.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她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C.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D.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的前辈的诗作,表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
  解析:选D。D项,诗人引述典故目的不在此,而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重对外表枝叶的描绘。
  (2)诗人是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