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道小题,约21260字。

  天津市2019年高考模拟预测(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四十多年前,在贵州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曾经跟着两个年长的朋友匆匆到过一趟昆明,事后却没有对这个毗邻省份留下任何印象。到了现在,我对这个“彩云之南”的历史知识,依然匮乏得很。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叠、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支离破碎。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精神世界,除了好奇和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 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他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纷至沓来,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以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大相径庭。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也对“边缘”的蒙满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虽然对“主流”的儒家一如既往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
  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云变幻      匮乏            毗(bǐ)邻
  B. 记载(zǎi)   纷至沓来        更叠
  C. 边陲          东渐(jiān)    大相径庭
  D. 一如既往      盎(áng)然     边缘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A项,“毗邻”的“毗”应读pí; B项,“更叠”应为“更迭”; C项,正确;D项,“盎(áng)”应“àng”;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对于这类情况,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记忆:①字形辨识法,②语义辨识法,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不容易出错;③结构分析法,做到“字不离词”;④ 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对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词语词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字形。在复习时要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宋词仿佛一朵芬芳绚丽的奇葩,它以    的风格,散发着迷人的馨香。千百年来,代代中国文人对宋词的品鉴、仿作,已成为他们的    ,凝聚着独特的美学追求。在现当代,有的诗人创作的旧体词堪称    ,甚至足以与古人的佳作比肩,只是宋词的时代已不可能复现。
  A. ①独树一帜    ②情趣    ③精致
  B. ①独具匠心    ②情趣    ⑨精品
  C. ①独具匠心    ②雅趣    ③精致
  D. ①独树一帜    ②雅趣    ③精品
  【答案】D
  【解析】
  ①“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与“风格”搭配,应用“独树一帜”。②“情趣”,性情志趣或情调趣味。“雅趣”,高雅的意趣。在“对宋词的品鉴、仿作”“独特的美学追求”等语境中,用“雅趣”更佳。③“精致”,精巧细致,为形容词。“精品”,精心制作的上乘物品或作品,为名词。前面的中心词是“旧体词”,后文又有“古人佳作”,应用名词“精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 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C. 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 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类考查考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结构混乱,“是设在……”和“是在……举行的”,两种句式糅杂在一起;B项,重复赘余,“不可缺少”和“必需”,重复 ,应删去“不可缺少”;C项,搭配不当,“不文明的各种顽疾和陋习”可以整治,但不能引导;D项正确,故选D。
  【点睛】病句题型一般每句包含一种不同类型的语病,这是解题时可以利用的地方。复习时掌握六种病句类型分别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有一个全面、清楚地认识。尽管高考病句辨析不在病句类型概念上作要求,但要尽可能地掌握病因类型,要学会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培养语感。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李杜以后的大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创作的《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久为传诵的作品。
  B.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革新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他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C.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300余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D.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C项.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故选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微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在各种非文学的领域发现了文学。它的身影已开始更多地出现在摄影、网络、手机短信之中。
  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等的出现,再加上此前的电影文学、电视散文等,这些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文学借助于现代科技媒介走向了泛化。然而,对于文学的泛化,有人视之为洪水猛兽,大力进行围追堵截;有人视之为畏途,犹豫徘徊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些都大可不必,纵观文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便可看到,文学的泛化是文学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