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5360字。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2019-3-2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一一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收到“代山川而言”。
  (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空”是静,是虚,“灵”是实,是有,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B.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题,题诗,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
  C.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不追求繁芜的世界,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
  D.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
  B.文章由空灵美到诗意美,论证层层递进,为如何创作出意境美的画作提供了新思路。
  C.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
  D.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诗意美并不取决于画作上所题的诗词字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
  B.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
  C.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D.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最好的顾客
  【法国】亨•特罗亚
  厄泰尔普夫妇的花圈铺子恰好设在一个市民公墓的附近。店铺外陈列着三五个花圈,暗紫色的飘带在风中飘荡着,店铺内的各种花圈摆放得错落有致,在昏黄的灯光下静默不语。
  一天傍晚,快关店门的时候,厄泰尔普太太正在忙着结账,突然进来一个陌生人。他很瘦,看上去有七十来岁,显得很忧虑,一只手按住胸口,显出痛苦的表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