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道小题,约17510字。
辽宁省盘锦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9道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慰藉(jiè) 黝黑(yǒu) 胆怯(què) 风雪载途(zǎi)
B.匿名(nì) 脑髓(suí) 商酌(zhuò) 随声附和(hé)
C.蹒跚(shān) 蓬蒿(hāo) 虔信(qián) 吹毛求疵(cī)
D.狩猎(shǒu) 潺潺(cán) 推崇(chòng) 锐不可当(dāng)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在这个词语中的读音,还要注意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
【解答】A.有误,“胆怯”的“怯”应读“qiè”,“风雪载途”的“载”应读“zài”;
B.有误,“脑髓”的“髓”应读“suǐ”,“随声附和”的“和”应读“hè”;
C.全部正确;
D.有误,“狩猎”的“狩”应读“shòu”,“潺潺”应读“chán”。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反既往 脑羞成怒 格物致知 锋芒必露
B.潜心贯注 相形见拙 重峦叠障 眼花缭乱
C.一代天娇 根深蒂固 物竞天择 不容质疑
D.一视同仁 格尽职守 中流砥柱 销声匿迹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书写,解答时只要回顾以前所学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对成语的中可能遇到的形近字要注意辨析。
【解答】A.有误,“脑羞成怒”应写作“恼羞成怒”,“锋芒必露”应写作“锋芒毕露”;
B.有误,“相形见拙”应写作“相形见绌”,“重峦叠障”应写作“重峦叠嶂”;
C.有误,“一代天娇”应写作“一代天骄”,“不容质疑”应写作“不容置疑”;
D.正确。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学习时需要对文章中出现的成语进行积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国家宝藏》节目播出后,来湖北博物馆看越王勾勾践的观众络绎不绝。
B.辽宁男篮夺冠后,一系列庆祝活动戛然而止,队员们进入休假状态。
C.近五年来,盘锦乡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D.《非凡匠心》节目试图将“工匠精神”通过鲜活的电视画面进行表达,在潜移默化中鼓励人们在钟爱的领域做到极致和非凡。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解答】A.使用正确,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B.使用正确,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C.使用正确,翻天覆地:覆:翻过来。 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
D.使用有误,潜移默化:潜:暗中,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句中采用电视画面呈现“工匠精神”,所以该成语不合语境。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2018年,进口消费品关税大幅度下降。海鲜、坚果等进口税率水平降低为原来的一倍。
B.石墨烯“超级灯”产品批量订单走向海外,这不仅凸显了中国石墨烯产业在全球的分量,更意味着中国石墨烯产业化步伐在国内提速。
C.2018“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大约19个左右国家的采购商和贸易商前来参加。
D.随着天气转暖,红海滩国家风景区碱蓬泛红,绿苇吐芽,百鸟齐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用词不当,“一倍”改为“一半”;
B.有误,语序不当,改为“不仅中国石墨烯产业化步伐在国内提速,更意味着凸显了中国石墨烯产业在全球的分量”;
C.有误,语义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
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5.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农民因为在广袤的田地间辛勤劳作,才有了五谷丰登的幸福;运动员国为在激烈的赛场上驰骋拼搏,才有了超越自我的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这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解答】通读可知,这段话讲述的是不同人群的“幸福”。注意句式为“……因为……,才有了……的幸福”,同时还要注意对应位置的词性要求。可以选取一个人群,写出其奋斗出“幸福”的过程即可。
答案示例:
学生因为在繁重的学业里刻苦奋斗,才有了金榜题名的幸福。
【点评】补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另外还要注意语意通顺,内容相关。
6.综合性学习。(2分)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届总冠军—一外卖小哥雷海为,一天送餐50多单,一日三餐的进食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个小时,哪怕工作再繁忙,他也会随手携带一本《唐诗三百首》,等餐的时候看上一首,外卖送到时就背会了。雷海为不断用诗歌浸润心灵,让狭窄的世界变得丰富广阔。
【材料二】从山里走出的教师,再次回来,他们的努力或许如苔般微弱,却也能照亮张张小小的笑脸。“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被乡村教师梁俊和贵州大山的孩子们天籁般唱出,让狭窄的心灵世界充满力量,给了观众最深的感动。
【材料三】跟随北京故宫博物院祝勇寻找苏轼的心灵印记。苏轼由金字塔尖被排挤到社会边缘,当日暮时分,他从东坡的农田荷锄回家,过城门时,守城士卒有时还会拿他开几句玩笑。但他仍能写下无数优美的诗篇。生活锤炼境界,境界成就诗歌,诗歌滋养了他的心灵,“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他豁达宁静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探究上述三则材料,你得出的结论是(不超过30字)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结论的总结。解答此题首先了解各材料内容,然后找出三者的共性,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材料一,介绍外卖小哥雷海为不断用诗歌浸润心灵,让狭窄的世界变得丰富广阔;材料二,介绍乡村教师梁俊和贵州大山的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唱,让狭窄的心灵世界充满力量,感动人心;材料三,介绍苏轼虽然屡遭被贬,但诗歌滋养了他的心灵,让他能乐观面对这些坎坷是非。由此可以看出三则材料,都表现了诗歌对人的巨大作用,即可以浸润心灵,让狭窄的心灵世界变得丰富广阔,面对人生的风雨坎坷。注意题干对答案的字数有限制,所以表述要简洁明确。
【解答】答案:
诗歌滋养、浸润心灵,让心灵世界变得丰富广阔,充满力量。
【点评】解决材料阅读题,要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分析探究结论,解决相关的问题,平时要注意多训练,注意语言的组织与表达。
7.下面关于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简•爱》这部小说以第三人称角度叙述,塑造了一个渴念人间自由幸福和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女主人公形象。
B.“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身上挂着一层黏汗,发着馊臭的味儿。”此句中的“他”是老舍笔下的祥子。
C.《西游记》中孙悟空强取了东海龙王的镇海之宝——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幽冥府,虽被告,但玉帝接受太白金星的建议,召他上天,封官弼马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