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9580字。
  2018-2019学年九龙坡区教育质量全面监测(中学)高二(上)语文试题
  (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生态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乡愁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生态乡愁发生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期,表现为在生态文明实践中迸发了一系列价值冲突的问题,人们开始怀念问题出现之前的和谐的自然状态。
  冲突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二是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的冲突。
  首先,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传统伦理蕴涵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资源。《周易》则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发轫之作,比如“天人合一”的体系。现代伦理是指传统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过渡中所形成的价值理论,它把人的主体性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强调在与自然相处中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强调个人的价值、权利、尊严。它突出表现的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切以人的利益为重心。利益成为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它强调生态道德原则的价值必须以其客观效果看是增进还是减少人的利益为衡量标准。
  其次,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产生冲突。本土伦理植根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沃土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道德领域历代沿袭下来的具有深厚价值底蕴的道德规范体系与价值观念,它的核心观点为:以天道自然为逻辑起点,以此为基础,并结合人生的主动性,使传统的“道德决定论”由静态的单一结构,发展成为一个动态变异系统,从而使对天道自然的理解循着“天地经纬、人生时运”之线而展开,并由此直契天人秩序之美,最终达到一种对天人和合的体认和觉解。外来伦理即西方伦理,它自古希腊发轫以降,遵循着理性的经纬之线逐渐展开,随着近代主客二分的形成,它以个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前进的动力,注重个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最终达到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的体贴。在生态文明进程中,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的碰撞突出表现在身份认同上。本土伦理一直强调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道本于天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是小我,自然是大我,人的身份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外来伦理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大自然的存在与否以人的存在为前提。这就会使人这一道德主体在进行人与自然关系上的道德选择时无法辨清其本来面目,造成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危机,无法为生命找到安放尊严的情境。
  (选自《生态乡愁:一个现代性的伦理问题》,有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明实践中迸发出一系列价值冲突的问题,是因为人们开始怀念和谐的自然状态。
  B. 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的关键在于后者将利益与人的主体地位凌驾于自然之上。
  C. 传统伦理的局限在于不重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忽视个人价值、权利、尊严。
  D. “天地经纬、人生时运”体现了以天道自然为基础的观点,与外来伦理相互对立,格格不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形式,阐释了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的冲突,论述清晰、层次分明。
  B. 文章运用引用、对比等论证方法使读者清楚了解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生态文明实践中迸发价值冲突的原因。
  C. 文章第一段概括指出生态乡愁发生的背景、表现及其根源,引出下文对冲突原因的层层递进的论述。
  D. 文章第二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指出冲突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价值理念上的各种矛盾冲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易》中出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可见在当时伦理观念中人们已十分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对物质利益的过分关注与追求,把利益作为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必然导致不和谐的自然状态。
  C. 如果杜绝西方外来伦理,就不会造成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危机,就可以为生命找到安放尊严的地方。
  D. 本土伦理认为如果始终遵循人是小我,自然是大我,人的身份就是大自然的一员,就不会出现自然环境遭破坏的现象。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A项,因果倒置,应该是由于文明实践中迸发出一系列价值冲突的问题,人们开始怀念和谐的自然状态。C项,“传统伦理的局限在于不重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忽视个人价值、权利、尊严”说法无中生有,文中并无依据。D项,文章并没有说“‘天地经纬、人生时运’的本土理论与外来伦理相互对立,格格不入”。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层层递进的论述”错,文章中是并列关系。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C项,“如果……就”说法绝对,杜绝西方外来伦理,也许还有别的因素导致其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危机等问题。故选C。
  【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友
  阿成
  鹤岗的梧桐也有我的文友。
  黑龙江境内的业余作者,彼此都是有联系的。看到谁成功地发表作品了,或者征文得了三等奖、优秀奖、提名奖了,就通通信,在血泪般的成绩面前,发泄一下,无比自豪一下。省内的大作家,我们也扯不上。人家裤兜子里的家伙都是玉的,我们怎么能比?
  但是,我们不服他们!
  我们这些业余作者之间经常走动。我们有我们的世界。另外,大家都在省内,走动起来很方便,车票也不太贵,吃住也不敢挑剔。彼此见了面,就是一个聊啊。
  通宵达旦地聊!
  我先是在鹤岗下的火车。从哈尔滨到鹤岗的那趟火车,有一个乘警是我的小学同学,这样,不仅车票钱省了,还白吃了一顿他们的“工作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