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0660字。
  上饶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一般认为,中国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这两部分合起来,形成了中国文化。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者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事实正是这个样子。对中国思想史进行仔细分析,衡之以我上面所说的中国文化二分说,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以及十二因缘等等,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不少学者是感觉到了的。梁漱溟先生说:中国人把文化的重点放在人伦关系上,解决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主要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国外一些眼光敏锐的思想家也早已看到了这一点,比如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歌德曾说: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正是这种在一切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使得我们中国维持到几千年之久,而且还会长存下去。
  节选自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按照一般的观点,我们家中的电视、冰箱等电器也可以算作是广义的文化。
  B. 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受到儒家影响最深的是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方面。
  C. 无常、无我、苦、八正道、四圣谛等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都属于知的方面。
  D. 佛教中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文化中的三纲六纪等等是完全对立的东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对中国文化进行分类,再运用举例、引用等论证手法对观点进行论证。
  B. 文章举早期佛典中强调“孝”为例,论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不可抗御。
  C. 文章认为中国文化包括知与行两方面,并就两方面的相互关系展开详细论证。
  D. 文章引用了中外学者的观点,论证中国深义文化是纲纪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立定脚跟,只是因为佛教适应了现实情况做出了某一些伪装。
  B. 歌德认为中国人在行为情感等方面和他们完全一样,只是中国人更合乎道德而已。
  C. 冯友兰认为基督教文化就是“天学”,佛教文化是“鬼学”,中国文化是“人学”。
  D. 中国文化注重伦理道德,在一切方面注意节制,这使得中国得以延续发展几千年。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八正道、四圣谛等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都属于知的方面”分析错误,原文是“八正道、四圣谛介于知行之间”。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并就两方面的相互关系展开详细论证”分析错误,文章并未对“知”与“行”的相互关系展开详细论证。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错误,“只是因为……”分析错误。佛教适应现实情况做出伪装只是能在中国立定脚跟的原因之一,佛教本身自有其价值。B项错误,“完全一样”分析错误。原文是“几乎一样”。C项错误,根据原文,三种文化主要讲的是“天学”、“鬼学”和“人学”。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菊痴
  凌鼎年
  菊花种类繁多,黄白红紫,不胜枚举。唯绿色菊花极为少见,而绿色品种中,“绿荷”花朵最大,绿意最浓,一向被认为是菊之上上品。
  大凡名贵品种都娇气,“绿荷”也是这样,极难培植;只有少数大公园才有这种品种,其珍贵显而易见。私人有“绿荷”品种的更不多见,但老菊头有。
  说起老菊头这个人,可算一怪——他一辈子单身独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鹤子”,自谓“菊妻菊子”,爱菊爱到如醉如痴的地步。
  他家屋里屋外全是菊,什么“帅旗”“墨十八““绿刺”“绿水长流”“枫叶芦花”“凤凰转翅”“贵妃出浴”等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菊展。上百品种中,老菊头最珍爱的自然是“绿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