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2570字)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原创教案
作者:深圳石岩公学高中部 查卫朝(QQ:188712916)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能识记文中出现的常见常用的重要生字生词。
(2)品读文章,涵咏主旨,理解冯至先生在文中体现的富有现代意味、带有生命色彩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联系语境对文句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3)让学生阅读鉴赏中陶冶性情,培养学生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领悟文中描写意象的丰富内涵。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提升审美品位,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学习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谁都知道,生命之于人只有一次,可以上帝是公平的,它让动物植物都只有一次啊!对待生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待法,而面对生命的消逝,不同的人又会有不同的感悟。我们今天通过学习冯至先生的散文《一个近了的山村》来体会一下他对生命的感悟。
(二)作者介绍
冯至(1905-1993),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
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散文也写得清新明澈,别具一格。汉园诗人李广田也曾说:冯至先生的散文,那么明净,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出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实在是散文中的精品。
(三)词语辨析
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看不见.
消释:(疑虑、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
消逝:消失;逝去;不可再看见.
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抱负:远大的志向.
完成小练习
A、我这样一说,他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
B、岁月
C、他逃离了战场,战争的硝烟也慢慢地
D、一颗流星从夜空中 了,
E、一抹残霞渐渐地在天边
F、我与他的误会也就一下子
明确:A消失 B消逝 C消逝 D消失 E消逝 F消释(说明CD两处可难有不同填法,理解不 只要说得有理,也行)
(四)整体感知课文
1.请你结合上述内容分析课文题目《一个消逝了的村庄》中“消逝”一词的意思?换成“消失”行不?为什么?
明确:“消逝”就是“消亡”,不再存在的意思。说明这个村庄已经不存在了。但作者认为形体上消逝了,但精神还在啊。而“消失”表示在这个空间也什么也没有的意思。
2.课文层次分析
A(1-3)点出作者居住的山村隐藏着一段兴衰史,引发读者关注平凡的山水.
B(4-10)作者由眼前景生发的启示和联想,抒发了独特的人生感悟.
C(11)总括自然风物给作者的启迪,事物在生命的深处有着某种关连.
3.作者猜想山村隐藏兴衰史的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