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00字,共20题
东源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四道大题,20小题,共7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74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52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共四组,每组只选答1小题,共可选答4小题。8分)
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
(1)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举酒属客, , 。
(苏轼《赤壁赋》)
③寻寻觅觅, , 。
(2) (李清照《 声声慢》)
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韩愈《师说》)
⑤日月忽其不淹兮, 。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王昌龄《从军行(之四)》)
⑦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
(4) (杜甫《蜀相》)
⑧众里寻她千百度, ,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2~9题。(17分)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⑴有人说这首诗描写的是木兰的“思归之情”,对此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古代诗歌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你觉得这首诗属于什么流派?谈谈你的根据。(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上人”,对时尚的尊称。
4、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用。(4分)
5、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0~11题。(9分)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
6.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
B.不患贫而患不安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患:担心
C.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寡:少
D.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相: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