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21790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学年语文试卷
课内古诗文知识考查
1.下列各项中划线的实词意义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变故)
刑人如恐不胜(尽) 对酒当歌(对着)
B. 躬自悼矣 (伤心) 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久别重逢) 大行不顾细谨(细枝末节)
C. 阙秦以利晋(侵损、削减) 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
列坐其次(依次) 何可胜道也哉(说)
D. 知不可乎骤得(屡次得到) 何厌之有(满足)
所以游目骋怀(放开、敞开)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项中划线的实词意义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项,“币”:名词,礼品。“次”:名词,旁边,水边。故本题选C项。
2.下列各项中划线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人故嫌迟(旧的) 何乃太区区(愚拙)
B. 伶俜萦苦辛(孤单的样子) 枉用相存(存在)
C. 向之所欣(方向) 齐彭殇为妄作(没有根据)
D. 酾酒临江(斟酒) 信可乐也(实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项中划线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大人故嫌迟(仍旧);B项,枉用相存(问候);C项,向之所欣(过去)。故本题选D项。
【点睛】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一、代入检验法。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二、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可以借助原文中的通假字并结合文意,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意义解释通假字。三、字形推断法。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字形特征进行推断。四、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可以利用相邻字的这种意义“相同”“相反”的关系,推断实词的意义。五、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六、语境推断法。一个词一般有多种意义,只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意义才是确定的。所以一定要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考查词义,即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七、词性推断法。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其词性是动态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也就不会相同(即词类活用)。考生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文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再根据它的词性推断它的意义。八、语言结构推断法。在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在上下句中处在同一位置上的词语意思往往相同、相对或相反。考生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3.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的相同的一项:( )
A.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枕藉乎舟中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引以为流觞曲水
C.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 将子无怒 亦将有感于斯文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的相同的一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相与”:动词,交往;副词,一起。C项,“所以”:表原因,……的原因;表方式,用以,用来。D项,“将”:动词,愿,请;将要。B项,“以为”:即“以(之)为”,把(它)作为。故本题选B项。
4.下列句中“见”字用法的相同的一项:(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君既若见录 ③渐见愁煎迫
④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⑤府吏见丁宁 ⑥黄泉下相见
⑦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⑧图穷匕见 ⑨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 ①④⑧ B. ②⑤⑦ C. ③⑦⑨ D. ②⑦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③⑦⑨中的“见”都是表被动;①“见”是“拜见、谒见”的意思;④⑥“见”是“看见、见到”的意思;⑧“见”通“现”,“出现”的意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