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22550字。
诸暨中学2018学年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一线演员的片酬动辄(zhé)千万上亿,令人咋(zā)舌,流量明星片酬普遍虚高。明星天价片酬已成为影视行业的沉疴固疾,相关部门屡屡“亮剑”。
B. 切(qiè)肤之痛激发理性自强。突破核心技术肯定会带来阵痛,但在关键领域、卡(qiǎ)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是为了用现在的短痛换来长远的主动权。
C. 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清明和重阳形成对举,都是大自然盛衰转捩(liè)的结点。眼下重阳又至,一道道重阳风景述说着人们辟邪求寿的生命祈(qǐ)愿。
D. 近年来,铊(tā)中毒病例屡有曝(bào)光,其中不乏人为投毒凶案。公众谈铊色变,将这种毒性与砒霜不相上下的化学物品,看作害人不浅的“杀人厉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字形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总之,字音是考试中常考的题型,考生要在平时多识记正确的字音,要养成正音正读的好习惯,要根据字形去准确辨识字音。只有平时的多积累,养成好的习惯,才能很好的作答字音题。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选项A,“咋舌”的“咋”念作“zé”,“固疾”应写作“痼疾”。选项C,“祈愿”的“祈”应写作“qí”,“结点”应写作“节点”。选项D,“杀人厉器”的“厉”应改作“利”。故答案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我就是要个说法,怎么把人给抓走了?”从《秋菊打官司》的戏剧性结尾入手,苏力建构了“秋菊的困惑”的基本命题。根据(西方)法律原则构建的当代中国法律制度无法回应秋菊的“讨说法”,反而损害了乡土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社会互惠关系,造成悲剧性结局。“秋菊的困惑”提出了一套与主流法治大相径庭的叙事模式:[乙]秋菊“讨说法”的目的并不是通过法律实现个人权力,(无论是民事赔偿还是刑事惩罚)她要的是让村主任道歉,并能继续为西沟子村服务。从乡公安到市人民法院的法律程序并没有给秋菊一个“说法”,但是村主任救助难产的秋菊和秋菊的顺利生产,已经让西沟子村一度紧张的官民冲突得以“自然弥合”。[丙]然而在影片结尾,国家法律机关介入,村主任被带走,这反而破坏了乡土社会的互惠秩序。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反而 B. 大相径庭 C. 权力 D. 弥合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C 3. B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的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选项C,的“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此处用“权利”。故答案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语言表达中的停顿和特殊的语气语义。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乙句“无论是民事赔偿还是刑事惩罚”是对前文“个人权利”的解释,应放在第一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