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780字。
2006年高考新学案知名中学破解专题提高测试卷
                 语  文              2006.4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问难              推敲       帷幄       椎骨       椎心泣血
       B.憧憬        潼关       瞳仁       一幢       灯影幢幢
       C.宇航              盆盂       芋头       呼吁       长吁短叹
       D.螃蟹              邂逅       松懈       解数       跑马卖解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其实,这几位洋人对我们的夸奖赞誉,或是出于对东道主投桃报李的客套,或是________的迎合奉承,总之有这样那样的目的,绝非发自内心的实话实说。
②在人口远远超过土地______力、资源极度短缺、环境容量极度狭小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却以高消耗、高污染的方式增长着。
③中新上海网2005年10月18日电,根据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未来五年的市场开发计划,上海将逐年______“世博会形象大使”。
④他的文字像一杯清纯的水,没有杂质。心理想什么,就说什么,没有矫揉造作。_________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生活的迷惘。
A.言不由衷              承载       遴选       落拓不羁
B.言不由衷              承受       遴选       放荡不羁
C.事与愿违              承载       选拔       放荡不羁
D.事与愿违              承受       选拔       落拓不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你读了那么多儒家经典,应该懂得做人要正派的道理,现在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这是很不道德的,古人不是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B.那尊雕像屹立在那里已经许多年了,几乎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霜打日晒,栉风沐雨,都没有改变它的英姿,也没有改变人们对它的崇敬。
       C.那一天,我们登上了泰山极顶。天高云淡,凉风习习。鸟瞰脚下那绵延的
群山,很有一番高山景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D.2005年8月,一个新近被关注的焦点——河南临颖城边的南街村再次被报到,揆情度理说南街村,很富,而且是没有两极分化的平均型共同富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足球队虽然在小组赛中以7比0战胜了香港队,但德国世界杯赛仍将中国队拒之门外。
B.生命的缺憾在艺术中得到了补偿,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飞鸟意象,是“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的遨游。
C.2005年10月,巴金老人的去逝,是一个善良的、真诚的、富有良知的作家反映我们道德存在的一面镜子。
D.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唐贤明透露,执行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共投资9亿元人民币,这些经费全是国家政府投入的,还没有运作到民间金融系统里。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 7题。
说“总部经济”
彭兴庭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以企业总部迁址所带来的一系列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企业总部迁址,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的一个突出的现象,许多公司的总部或重要事业部门纷纷迁往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都市。这已成为中国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愈演愈烈的风潮。毫无疑问,企业总部迁址所产生的“总部经济”效应,会拉动迁往地经济的增长,刺激跨国公司本土化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在大幅度提升都市形象的同时,加速城市化的进程。由此看来,企业总部迁址似乎一业兴而百业旺。然而,企业总部之迁“牵一发而动全身”,绝非异地购买或者租借一栋办公楼,再把办公设备往里一搬那么简单。有能力将总部迁往大都市的企业一般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这样一个“财政支柱”的迁址绝对不是简单的企业行为,它的去留关乎当地经济的兴衰。此外,一些长期以来靠地方扶持而长大的企业,自身也一时难以断乳,以现阶段的特殊国情,如果离开当地政府的“庇护”,是否能够继续做大,还得打上个问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