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80个字。
珠海市前山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12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命题及试题审核:初二语文备课组
一、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2分)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关雎》)
2.,。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
3.,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4.挑兮达兮,。(《子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语句是:
,。
6.补充完整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30分)
(一)核舟记(10分)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②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3)珠可历历数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B、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C、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苏轼泛舟十分高兴。
D、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是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
(二)小石潭记(共10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1)水尤清冽()(2)俶尔远逝()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到小石潭后,用定点观察的方法,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B、第二段写游鱼,把日光、鱼影的动态描写和鱼的“远逝”“往来”的静态描写结合起来,深得动静之理,勾画了一副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C、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D、本文通过写小石潭的景物,抒发了作者在寂寞的处境中悲凉的心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