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970字。

  秘密★启用前                                        
  达州市普通高中2019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王阳明语)不论是“心即理”还是“致良知”,从字面上看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可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也可能表现为随心所欲、恣意妄为。所以,在心学体系里,王阳明对个体的主观意念做了限制,提出了明确的修养功夫论。这里的“知行合一”具有明显的道德内省标准,心有邪念,即是行恶。此外,“知行合一”作为一种自我要求更是为了避免知而不行,只满足于训诂条理和口舌之争。“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王阳明语)日本学者冈田武彦认为:“阳明学是‘培根之学’,偏重实行和事上磨炼,是其精神要旨所在,知而不行,只是不知。”企业家立“知行合一”之旨,便意味着严格自我要求的开始。
  “知”有其独特的哲学含义,与“良知”相近,知行合一即表现为我的“良知”须化为真切实在的行为,而我的所作所为又都符合我的“良知”。这里有着怎样的境界寓意?知行合一的状态又具体化为“致良知”的过程。“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语)“归于寂”不是客观上的不存在,而是个体主观觉知的灭寂,即主观之间的隔绝,它表明一种我与万物相“绝”的状态。“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王阳明语)王阳明所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意味着使万物皆得吾心之理,也就是个体德性向客观事物的迁移,与之相对,这表明的是我与万物相“通”的状态。良知是个体的内在本质力量,“知行合一”就是把这种内在的本质力量,体现到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自体的中正向客观性的迁移,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性存在。
  在企业经营中,这意味着辩证理性的利他精神,企业有了这种利他精神,就能同时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幸福、企业盈利与顾客满意的目标。超越“小我”而观“大我”,人的视角和世界观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家收获经济成就的同时,也收获人格成就。企业家的最高形象如同“企业图腾”般存在。通过第一个阶段的自我修养达到第二个层次,也通过第一个阶段的言传身教,从而影响到每一个企业成员,“无为而民自化”。企业家的个人境界与企业的卓越发展同步并行,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同道相益,这样的企业一定是长盛不衰、基业长青。
  (摘编自《经营与管理》2019年第二期《“阳明心学”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心即理”和“致良知”,是主观的东西,都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和随心所欲、恣意妄为。
  B.王阳明所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意味着使万物皆得吾心之理,表明的是我与万物相“通”的状态。
  C.我的所作所为都要符合我的“良知”,而我的“良知”须化为我的所作所为,这是“致良知”的具体表现。
  D.如果把“知行合一”作为自我要求,目的虽然是避免知而不行,但只能满足于训诂条理和口舌之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知行合一”的自我要求到超越自我的生命境界再到企业的经营境界层层深入论述。
  B.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王阳明的不少语录,增强了说服力,使论点更加明确。
  C.文章在分析具体概念时用了比较的手法,使概念的界定更加准确,使读者容易理解。
  D.文章用冈田武彦的看法来证明企业家践行“知行合一”要严格地从自我要求开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具有明显的道德内省标准,只要心有恶念,就是有恶行。
  B.王阳明自己也认为,良知之说来之不易,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实践起来却很困难。
  C.只要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一致时,企业就会快速发展,长盛不衰。
  D.“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中的“归于寂”是客观存在,主观的隔绝。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自5G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技术跟传统的3G、4G技术有什么区别?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