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170字。

  湖南省常德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几乎所有伦理学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回答过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位对生活有所经历和思考的普通人也会给出自己的答案。然而,这个问题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当我们如此提问的时候,内心已经生出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人可不可以不讲道德?”
  提出后面这个问题并不会让人感到愉快,但它却必须得到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不仅因为两个问题其实“一体两面”,更是因为它们共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即道德乃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反思和选择的产物。人类并非天生完美,更谈不上是一种始终向善的生物。资源的有限、利益的排他、人情的纠缠,往往会影响我们,使我们即便懂得了道德的知识和原则,也依然不能按照这些知识和原则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来行动。所以,我们不是“天生地”或“必然地”就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中,而全是我们在“讲道德”与“不讲道德”的两可之间经过权衡、反思而选择了前者的后果。这恰恰表明,道德是奠基于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相应的,“讲道德”成为人这种生灵不仅显著而且引以为豪的标志,也正是因为它构成了对人性本质的展示和呈现。
  为了表明“讲道德”是人更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伦理学家给出了许多论证方案。其中一种典型方案是,将“讲道德”与个体的完善、集体的兴旺以及人类生活的繁荣联系起来,通过描述和阐释道德对人类的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超越的关键作用而证明“讲道德”的必要性。这就是所谓的“崇高性论证”。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会强调伦理美德与实践智慧,为什么孔子和孟子会强调“仁义礼智”或“心之四端”,为什么宗教家往往设计一些经由道德实践而获得解救的修行之途。因为他们都试图表明,在推动人类走向崇高、臻于卓越的过程中,道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论证方案,那就是“脆弱性论证”。与“崇高性论证”相比,它的着眼之处不是个体的完善、集体的兴旺或生活的繁荣,而是个人的生存、集体的维系或生活的延续。它的基本逻辑在于告诫人们,如果缺少道德,个体将无法继续生存,集体将分崩离析,整个人类生活将退回到“丛林状态”。原因在于,就个体而言,人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在智力上都极为有限和脆弱,这使人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联合起来,建立互相帮扶和约束的秩序,结成拥有一定规则的集体和社会,从而确保每位成员的安全与发展。
  所以,功利主义者会强调道德对于趋利避害的基本人性的遵循与束缚,启蒙思想家会强调各种社会契约的设计及其合理性,而那些受进化论影响的学者则试图证明,我们这种“讲道德”的人类的存活与繁荣,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在生存竞争中胜过了那些“不讲道德”的物种或人种罢了。
  其实,这两种论证并非决然分隔。在回答“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时,它们只是不同侧重的回答方式。对于许多影响深远的道德理论而言,其答案的内容往往兼而有之。   
  (摘编自李义天《人为什么要讲道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为什么要讲道德,这是伦理学家和对生活有所经历、思考的普通人广泛关注过的问题。
  B.道德是以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为基础的产物,“讲道德”经过了人类的反复权衡和反思。
  C.“讲道德”是人的显著标志和本质呈现,因而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会自觉选择讲道德。
  D.中外一些思想家和宗教家认为,道德在人类走向崇高、卓越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设问,然后从反面思考,正反对比得出结论:道德是人们反思、选择的产物。
  B.文章列举“崇高性”和“脆弱性”两种方案论证“讲道德”是人更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
  C.文章用例证法,论证在不同国度、不同领域存在与 “崇高性论证”相似的主张和做法。
  D.文章在分析、说理的基础上得出的“两种论证并非决然分隔”这一结论,具有辩证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想弄明白“人为什么要讲道德”,必须先想清楚“人可不可以不讲道德”这一问题。
  B.人并非始终向善,有时也不按道德要求行动,因而“讲道德”不能构成人性本质的呈现。
  C.人类个体在体力、智力上极为脆弱,“讲道德”有助于建立良好秩序,确保成员安全。
  D.功利主义者认为, “趋利避害”是基本人性,“道德”对其有束缚作用,不应“讲道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鹿衔角  
  申 平
  来了,来了,那头野鹿果然又准时出现在清凉山的山坡上,而且它的嘴里,竟然衔着一支鹿角!
  简直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议了!
  老孔激动万分地迎上去,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机,想把这千古奇观拍下来。
  可是那鹿却猛然停下脚步,十分警觉地看着他,甚至要转身离开。老孔急忙把手机装回衣袋,并举起两手示意。野鹿这才重新迈步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