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17张,教学案约28980+23320字。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小说手法及其作用》学案教师版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表达技巧的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一)、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详见《五三》P204-205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给人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写展现自由灵活。
  (二)、叙述方式
  五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顺叙:按照时间先后来写,属于正常写法,没有什么特色。
  平叙: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也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在中国传统的戏文中常常出现,高考很少涉及,因而也不多言。
  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呈现出来,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这样安排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有放在文末的。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三)、人物描写
  1、 直接描写
  外貌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表现其精神面貌,透露其内心活动,揭示其身份,显示人物的性格。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动作描写:通常描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动作,借以刻画人物的性格。
  神态描写:常常描述人物瞬间的神态变化,以此透露人物隐秘的内心。捕捉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情感态度。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特定的情绪变化与思维活动的刻画,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2、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物象、环境烘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的主要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情感;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自然环境的主要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四)、情节设置
  1、结构模式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在结尾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