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20字。
出师表
一、教材分析
蜀汉第一次伐魏前,蜀汉已从猇亭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他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理清君臣职分,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学会翻译文言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3.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2.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3.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4.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
(三)教学过程
课时可根据课堂推进状态自我调节。
1.诗句导入,激发兴趣。以组合诗句的方式,通过“出师一表”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
2.自读课文,扫除障碍。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3.共读课文,理清要点。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标,以教师范读为引子,通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
4.综合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围绕人物和作品评价或其他学习中的问题自我发现,自谈感受,合作探讨。
5.选背课文,文化积累。学生选背精彩片断,展开竞背,师生共评。
三、课堂实录
1.对联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组被打乱的诗句,想请同学们把他们重新组合完整。(出示打乱了的对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灯更细看。
出师一表通今古,远比管乐盖有余。
出师一表千载无,千载谁堪伯仲间?
生: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