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3900字。
张家口四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4月月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是很不全面也不十分准确的。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一则说“老子有见于拙,无见于信”,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
在新道学代表作之一的《淮南子》中,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也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所谓的“无为”不是无所事事,消极无为,而是适时而为,依道而循。而“无为而治”,即君无为而臣有为,君执圆道而臣执方道,君臣各守治国的核心之道。在立足“无为”的基础上,肯定儒家仁义、法家法制在治理社会方面的救弊作用。可见《淮南子》在继承老庄道家主旨思想基础上,融合了儒法各家思想,将“无为”由出世引向入世,赋予“无为”以积极有为的新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老庄的无为理论。
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在的人们常把道家无为思想理解为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做,其实这是错误的。
B. 在“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上,庄子学派偏向于消极,而老子学派则是积极的。
C. 庄子学派因为都做到了“忘我”“吾丧我”,从而达到了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
D. 《淮南子》对老庄的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赋予了“无为”积极有为的新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头部分便提出观点,然后作具体分析,承转自如,逻辑严密,结构清晰。
B. 文章围绕道家“无为”的议题,分析了历史上不同阶段的思想主张来阐释观点。
C. 文章引用老子、庄子和荀子作品中的文字来解释“无为”内涵,增强了说服力。
D. 作者卒章结旨,在文章的结尾强调观点,同时提出了道家“无为”的真正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老子所谓的无为,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而不是什么也不为。
B.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无为,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和主动性。
C. 汉初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这些主张与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有关。
D. 《淮南子》一书认为“无为”是适时而为,依道而循,君无为而臣有为,君臣各守治国的核心之道。
(二)实用类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4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孛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嫦娥4号成为与嫦娥3号不同的全新航天器,概括起来两者有五大不同。
科学目标方面。嫦娥四号任务均要在月球背面完成,包括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