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00字。

  语文古代文学常识试题㈠
  1 2 3 4 5 6 7 8 9 10
  1.下列文学常识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包括《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九首作品。其中《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湘夫人》歌咏的是湘水女神对男神的思慕之词。
  B. “乐府”是两汉时设置的音乐机关。魏晋六朝时,乐府由机关的名称变成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初唐乐府诗多袭用乐府旧题,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以后,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拉开序幕。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口号。
  C. “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近体诗的一种,成熟于盛唐。有五言和七言两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则称为排律或长律。八句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律诗要求全首通压一韵。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D. “表”是中国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其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这种文体有自己特殊的格式,如开头要先写上表人的名,《出师表》《陈情表》的开头就有“臣亮言”“臣密言”字样;在这里,臣子对君主自称只能称名不能称字,也不能具姓。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B. “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郡王的继承人,以区别皇位的继承人太子,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人。
  C. “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D. “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