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5500字。

  渝东六校联盟高2020级(高二)下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忠州中学  审题学校:涪陵高级中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陶器烧造上,人们都认为,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属于中国人。散布在亚洲、北非等地的大量瓷片说明,我国瓷器开始成规模地输往国外,不晚于唐代后期。国内外文献资料进一步证实,中国瓷器输出,在宋元两代官方的大力提倡与鼓励下得到快速发展,至明清时期登上巅峰。遗憾的是,随着中国瓷器烧造技艺于17世纪在欧洲的广泛传播,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从18世纪后期开始,欧洲的瓷器烧造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瓷器的海外市场开始走弱。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瓷器独占世界市场鳌头千年的辉煌历史已然不再。
  就中国瓷器输出线路与范围而言,总体上遵循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路线。在明代初期之前,中国瓷器以输往亚洲、北非等地为主,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郑和虽然七次下西洋,依然没有越过这一范围。当然,中国瓷器输往朝鲜和日本的时间更早、品类更全、数量更多。
  中国瓷器大量输往欧洲大约始于明代中期。这与欧洲航海家成功开辟新航路有关。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扩展和延伸了“海上丝绸之路”。此后,中国瓷器输往欧洲、美洲呈现日益旺盛之势。
  就品类而论,瓷器输出基本实现“全品类输出”,甚至在生产与市场之间基本同步。
  瓷器与生俱来的实用性与审美性齐备的双重特征,预示着瓷器输出不仅是商业贸易,更是文化交流。历史告诉我们,最持久、最成功的文化交流,往往是通过商业手段与途径得以实现的。因此,中国瓷器输出,实际上是借助瓷器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贸易行为,达成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交流。
  中国之所以成为瓷器发明国,与其深厚的“尚玉文化”关系密切。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玉”乃“石之关者”,且包含有“五德”。瓷器即追求“似玉”之关。因此,某种意义上讲,瓷器输出就是一种中国式审美文化的输出。中国精美瓷器,不仅被中国皇宫所器重,也得到欧洲王室珍爱——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拥有青花执壶,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收藏有数千件中国精美瓷器,法国国王甚至在葡萄牙等地设代理人专门收集中国瓷器,王室收藏使在家中陈设中国瓷器成为欧洲风靡的时尚。英国作家迪福甚至有“如果没有中国的花瓶就没有第一流的住宅”的判断等。显然,有关瓷的审美已然成为一种世界性审美。
  历史证明,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广泛而深入的域外交流,是维持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方式。伴随中国瓷器大量输出的,还有海外审美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从元代后期开始,海外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品类、器形、纹饰等形成重大而直接的影响。青花瓷正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瓷器新品类。到明清时期,受欧洲市场巨大反作用力的影响,中国瓷器的欧洲审美特点凸显,珐琅彩、粉彩、洋彩等都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显然,域外文化已如血液般融入到中国瓷文化中,改变了中国瓷器审美取向,推动了中国彩瓷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这也是瓷器输出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对瓷文化、对瓷器输出史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学术研究,可谓恰逢其时。
  (摘编自《瓷器:中国审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发明了瓷器烧造,并且输送出国也很早,从分散于世界各地的瓷片及国内外    文献资料可知,从唐代后期已经开始输送了。
  B.欧洲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使中国瓷器突破了原来的范围,直接输往了欧美等地。
  C.中国瓷器输出路线遵循从近及远、由小到大的原则,于是,先输往朝鲜、日本等东亚地区,然后输往非洲、欧洲等地区。
  D.明清时期,欧洲审美特点在中国瓷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说明海外文化已经融入到了中国瓷文化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写到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属问题,然后重点围绕中国瓷器的对外输出的各种情况展开论述。
  B.文章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与中外贵族对瓷器喜爱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中国成为瓷器发明国的原因。
  C.文章论证海外审美文化对中国审美走向的影响,这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D.文章在论述中国瓷器与海外审美文化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方面,具有辩证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瓷器烧造技艺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可以说明中国的经济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B.新开辟的新航路,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它对中国瓷器输出贡献巨大。
  C.从品类、造型、纹饰等方面时至今日依然可以看出中国瓷器曾深受域外文化影响。
  D.不管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想要其影响力持久不衰,广泛而深入的域外交流必
  不可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萧红带我回到身后的村庄
  孙惠芬
  ①遇到萧红,是1986年。这一年3月,我在《上海文学》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小窗絮语》,小说写一个青年在城里读了两年书之后再回到乡下家里的烦恼心绪,她闻不惯乡村恋人身上浓烈的化肥气味,听不惯奶奶、父母、哥嫂随地吐痰的声音,更不接受原来有着远大理想的闺中密友已结婚生子、被活生生拉进泥土的现实……想不到,小说发表之后,一个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