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新课标全国卷-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第01题——第22题) Word版含解析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01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02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03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04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05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06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07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08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09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10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11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12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13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14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15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16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17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18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19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20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21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22题-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1题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年份 分值 考查知识点 命题预测
2018新课标全国I•1•选择题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纵观近3年新课标全国卷可知,第1题考查的考点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赋分3分,题型稳定,且一直没有变化。对于论述类文本来说,“信息”主要指文中介绍的知识及对这些知识进行阐释的语言材料,作者观点等。
预计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1题仍会保持这种考查方式。
2018新课标全国II•1•选择题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18新课标全国III•1•选择题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17新课标全国I•1•选择题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17新课标全国II•1•选择题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17新课标全国III•1•选择题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16新课标全国I•1•选择题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16新课标全国II•1•选择题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16新课标全国III•1•选择题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文成文后题目。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D项,混淆是非。“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原文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而且结合“照着讲的意义,在于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可知,“新子学”是通过“照着讲”得到“理论之源”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古代的工匠有过很多创新,其中有改变世界命运的四大发明,也有像庖丁、鲁班这样的巨匠,使得中华文化内容更加丰富,这就是传统社会工匠精神的精神追求:精益求精,追求技艺的极致。正是这种工匠精神,使我国长期在工艺和科学技术上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玉器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至迟在商代,玉器的生产数量已很惊人。《逸周书•世俘篇》记载:“得旧宝玉万四千。”在早期的墓葬中出土的商代玉器包括礼器、祭器、装饰品和艺术品等,其中的玉人、玉象、玉虎等造型生动,琢制精巧,栩栩
……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3题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年份 分值 考查知识点 命题预测
2018新课标全国I•3•选择题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就是在分析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段落、层次本质内容进行概括。
“概括中心意思”是这对文章整体而言的,它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侧重考查考生能否着眼文章整体,通过理清文章内部的关系来抓住文章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纵观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题,一直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预计2019年仍会继续考查。
2018新课标全国II•3•选择题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18新课标全国III•3•选择题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17新课标全国I•3•选择题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17新课标全国II•3•选择题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17新课标全国III•3•选择题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16新课标全国I•3•选择题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16新课标全国II•3•选择题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16新课标全国III•3•选择题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II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B.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C.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A
【解析】此题整体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一般要先在文本中找出同该选项意思相关的答题区间,以之同选项表述进行比较,考察其说法是否正确,最后据之确定正误。同B项相关的内容在第三段,原文中“正在兴起的城市,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已经发……
押新课标全国卷第22题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年份 分值 考查知识点 命题预测
2018新课标全国I•22•主观题
60 写作 在形式上,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仍以材料作文为主要命题形式,未来可能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主要命题形式,命题人可能会不断地创新材料的内容,但诸如贴近社会生活的故事、展示时代风采的新闻等仍将会是命题人的选材重点,寓言、漫画等材料也仍受青睐,考生对此不可轻视。
预计2019年高考仍会考查材料作文。
2018新课标全国II•22•主观题
60 写作
2018新课标全国III•22•主观题
60 写作
2017新课标全国I 22•主观题
60 写作
2017新课标全国II 22•主观题
60 写作
2017新课标全国III 22•主观题
60 写作
2016新课标全国I 18•主观题
60 写作
2016新课标全国II 18•主观题
60 写作
2016新课标全国III 18•主观题
60 写作
1.【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津】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作文题目给出了7个年份以及该年发生的大事,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中国的改革发展,关注时事;引导学生走出书斋,要把自己投入到时代中,要求考生既要扎根中国国情,又要拥有世界眼光。同时在回顾过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17年以后,这样对考生写作的要求不仅仅是了解我们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还需要考生发挥想象,设想一下十几年后的情况。
立意方向指导:
1.必须结合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来写,文中应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青年人的人生际遇。在这个难得的机遇中,我们必须要大有所为。
2.必须结合个人成长来写,18岁的青春必须是扎根在中国的辉煌发展上,不能脱离从2000年到2018年这18年来中国的变化。
3.青年的成长是与祖国的成长共同发生的,因此文中两者必然是相互融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