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题,约15090字。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7级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初高中衔接教材内容)两部分。
  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准确地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崔嵬  艳阳天   一如既往
  B. 迷罔  号码簿   风声鹤唳
  C. 答讪  乱蓬蓬   夜阑人静
  D. 纽扣  雷震雨   销声匿迹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通过理解词义来区别字形。平时应多积累牢记。B项,迷罔——迷惘;C项,答讪——搭讪;D项,雷震雨——雷阵雨。故选A。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史上最强台风重创菲律宾,受灾城市,哀鸿遍野,树木、汽车残骸遍布街道。
  B. 在开心农场中,不仅能体验劳动乐趣,还能收获无公害蔬菜,真是两全其美。
  C. 军人的血性不可能与生俱来,一挥而就,血性表现在战时,培养却在平常时。
  D. 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倏忽之间,三年已过,吉光片羽,都为陈迹,令人唏噓。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A项,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难民之悲惨景象。本句用来形容台风过后的情况,使用正确。B项,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此处只是指一个人的不同收获,不属于两方面,使用错误。C项,一挥而就: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此处修饰的是“军人的血性”,使用对象错误。D项,吉光片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此处指时间过的快,望文生义。故选A。
  【点睛】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重点:(1)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以特色促发展。
  B. 笔记本电脑充分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各种赛事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C. 文化冲突中,能否用东方语言来表达个体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D. 为了规范药品注册秩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对药品的批准文号进行深入清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搭配不当,注意双谓语和双宾语,“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中“推进……特色文化内涵”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搭配不当,可改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B项,成分残缺,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语,应该是“显示了……的特点”,在“方便”后加“的特点”;C项搭配不当,“能否”和“所欠缺的”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故选D。
  4.给下列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③总之,我们要拿来。
  ①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