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10字。
第四单元/单元质量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1分)
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爱而不见 自牧归荑
B.箱帘六七十 犹可说也
C.匪来贸丝 蒲苇纫如丝
D.夕揽洲之宿莽 契阔谈宴
解析:选D A项,“爱”通“薆”,“见”通“现”,“归”通“馈”;B项,“帘”通“奁”,“说”通“脱”;C项,“匪”通“非”,“纫”通“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名余曰正则兮 B.字余曰灵均
C.相见常日稀 D.交广市鲑珍
解析:选C A、B、D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状语。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三岁食贫 B.恐美人之迟暮
C.本自无教训 D.否泰如天地
解析:选D A项,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时候。B项,古义,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今义,美丽的人。C项,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和失败中取得的知识。D项,古今皆是“坏运气和好运气”之意。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归园田居》中以池鱼作比喻,表达出诗人思归田园的诗句是“ ”。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是“ , ”。
(3)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虚怀若谷,招揽天下贤才的情怀。
答案:(1)池鱼思故渊 (2)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3)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二、阅读能力训练(5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