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题,约19500字。
唐山一中2019年高三冲刺卷(三)
语文
出题人 审题人
一、文言基础(1—40题,共50分)
(一)文化常识(1—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对郡守的尊称,为郡的最高长官,后来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B.孝廉,即“孝顺廉正”。原是察举考试科目。明清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C.茂才,西汉称“秀才”,汉代察举科目,东汉因避刘庄的讳而改称茂才。
D.卒,大夫死的称谓。对于死亡,古代天子称崩,诸侯称薨,大夫称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太傅,为古代辅佐天子的大臣。天子年幼或缺位时代理国务。
B.《孝经》,阐述和宣扬孝道的儒家伦理经典,强调孝的“天经地义”。
C.乞骸骨,古代年老臣子请求退职的婉辞,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D.乡党,古代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后来指家乡或同乡。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格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B.太常,封建时代官职名称,后称为太常卿,主掌祭祀、朝会等礼仪事务。
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科举等事务。
D.致事,本指将治事权力交还给君王,表示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忧,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五鼓,即拂晓时分。古人把黄昏至拂晓为五个更(鼓)次,每更相隔两小时。
C.耕耒,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
D.缙绅,原意为将笏插在束腰的大带上。用于对古代的官员或有钱的人的称呼。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谏,用含蓄委婉的话规劝君主或尊长,使之改正错误。
B.华屋,装饰华美的屋宇,是古代君臣朝会、议事的地方。
C.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是先秦诸侯与后来诸侯王的自称。
D.为寿,指在老人过生日时向老人敬酒,祈祝他健康长寿。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府,三公官署,属中央一级的机构。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B.两千石,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因其官秩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代称。
C.宰相,封建时代辅助帝王处理国事的最高行政职务,位在御史大夫之上。
D.君侯,秦汉时称列侯而为丞相的官员。汉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阼,走上阼阶主位,常指即位。古代庙寝堂前东面的主阶称为“阼阶”。
B.畿,古称王畿,指王都管辖的方千里地面,汉称京畿,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C.祠,供奉皇家祖宗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而为活人建立祠的称为“生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