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6张。有教学设计,约3650个字。

  《庄子》二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能力目标:
  体味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3、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寓言的内容、多角度的理解课文的寓意。
  2认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启发学生把握自然万物的真理。
  四、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北冥有鱼》
  一、情境导入
  有这么一个人,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梦醒后,他自己糊涂了: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这个人就是庄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两篇短文,了解其人其事。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著作有《庄子》一书。
  2、相关作品资料。(教师补充)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