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1640字。

  浙大附中2019届高三5月月考
  语文试卷
  出卷人:玉泉高三备课组 校对: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一些人虽然每天花费不菲.(fěi)的时间阅读报刊,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各种奇闻逸事、庸俗的雷人八卦.(guà),这种阅读行为,可一言以敝之为“浅阅读”。
  B. 对官僚作风,相关部门就该曝光问责,形成有力的震慑.(shè)。特别要发挥好领导干部的
  “头雁效应”, 从源头上杜绝官僚主义的滋.(zī)生蔓延。
  C. 晕.(yūn)车与内耳中的前庭系统有很大关系,当前庭器官受到长时间过强的刺激,抑或刺激虽未过强但前庭过于敏感时,就会出现眩.(xuàn)晕等症状。
  D. 磨砺三十年的书法融真、草、篆、隶于一炉,走出窠.(kē)臼,自成遒劲风骨,其作品
  《观云》“提顿藏露,张弛有度”,已初臻.(zhēn)“拙、重”的真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 2—3 题。
  端午节有各种小名。〔甲〕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它还能叫“重五”“重午”,“端”原本就有开头、初始的意思,所以“端午”就是“初五”。据统计,端午节叫法更是多达二十几个, 甚至包括“地蜡节”“五蛋节”这么生.涩.的名字。〔乙〕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文献,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但那时屈原已去世 750 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这也是他辞世后 400 多年的事。
  其实,关于端午节,不只有一个“纪念屈原”说,在不同地域,还有人认为是源于纪念伍子胥、介子推……只是,学术界大都认为那是牵.强.附.会.之词,理由大致与上述原因类似。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流传,因而“端午纪念屈原”的说法
  地.久.天.长.。总的说,〔丙〕端午龙舟竞渡之俗起源于南方;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以纪念屈原跳江自尽,最后形成后来的端午节传统习俗。所以说,端午节
  民俗大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时间不断向前发展,也还在不断注入新内容。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生涩 B.也许 C.牵强附会 D.地久天长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再次提醒公众人物:有名有钱别太任性!从艺当知感恩,做人当知敬畏,名气伴随担当,别因自我放纵,一朝失足,终生余恨!
  B. 随着对网民需求的进一步挖掘,也随着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深入,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多具有“互联网特色”的网购家电产品的定制化势不可当。
  C.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在土地管理模式方面曾做过许多探索、改革,不可避免也留下大量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目前不少土地权属关系混乱、复杂。
  D. 如果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就需要改革者从决定迈出改革第一步起,胸腔就跳动着一颗为衣食父母奉献的良心,否则一切只能止步于假设中。
  5. 下面是对三个阶段出生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数据,根据要求答题。(4分)
  类 别 身高(平均) 体重(平均) 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基数为100)
  80后 158.5厘米 41.3公斤 99.04
  90后 160.6厘米 43.1公斤 96.37
  00后 162.8厘米 46.5公斤 93.86
  (1)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2分)
  (2) 根据你对生活的认识,简要说说出现表中现象的原因(不超过20字)。
  。(2 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 分)
  高考前,一位同学到一家门口挂有工商局授予的“信得过商店”牌匾的文具店买 2B 铅笔。下边是他与售货员的对话:
  学生:请问有没有 2B 铅笔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