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题,约24310字。
白城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阶段考试
语 文 试 题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夫晋,何厌之有?
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 侍医夏无且以所奉药囊提轲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设题。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本题中,A项,“夫晋,何厌之有”中“厌”同“餍”,满足。B项,“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共”通“供”,供给。C项,“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中“振”通“震”, “害怕”。D项,“侍医夏无且以所奉药囊提轲”中没有通假字。故选D项。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失其所与,不知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C.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D.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设题。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本题中,A项,“失其所与,不知”中“知”同“智”,明智;B项,“秦伯说,与郑人盟”中“说”同“悦”,高兴;C项,“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中“反”同“返”,返回,回来。D项,“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中没有通假字。故选D项。
3.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C.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然后分析例句的句式,再分析选项中句子的句式,这个时候就需要回顾课内所学的知识,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各类句式的特点。本题中,例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A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敢以烦执事”。B项,“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是判断句,“此……也”是标志;C项,“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是判断句,“是……也”是标志;D项,“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为”表被动。故选A项。
4.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夫晋,何厌之有?
B. 唯利是图
C. 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然后分析选项中每个句子的句式特点,这个时候就需要回顾课内所学的知识,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各类句式的特点。本题中,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和“何功之有”的特点一致,都属于“何……之有”的固定类型,其中“之”起到提宾的作用,即为“有何厌”“有何功”;“唯利是图”中“是”起到提宾的作用,应为“唯图利”。D项,“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是定语后置句,应为“知其事的宾客”。故选D项。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粪土当年万户侯
C. 秦伯说,与郑人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