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21110字。

  2018-2019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
  语 文
  2019年5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和同行相比,郭开先生的      精神也是      的。多年来,他不囿陈见,著述严谨,哪怕是一个脚注,一个标点,他都细加推敲,        ,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A. 质疑    当仁不让    无微不至    B. 置疑    不遑多让    无微不至
  C. 置疑    当仁不让    一丝不苟    D. 质疑    不遑多让    一丝不苟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质疑:提出疑问。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质疑的区别在于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修饰“精神”,选用“质疑”。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不遑多让:不比……差,跟……比起来毫不逊色。结合“和同行相比”分析,选用“不遑多让”。无微不至:无论如何细微,都能周全照应。极言细微之至。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结合“是一个脚注,一个标点,他都细加推敲”分析,选用“一丝不苟”。故选D。
  2.下列楹联与所吟咏的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地似曾游, 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
  仙缘难逆料, 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
  ②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
  ③杰阁重开,依然万里群峰小
  斯楼更上,犹觉千秋此地高
  ④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A. ①醉翁亭  ②岳阳楼  ③鹳雀楼  ④蓬莱阁   B. ①兰 亭   ②黄鹤楼  ③鹳雀楼  ④滕王阁
  C. ①醉翁亭  ②黄鹤楼  ③天一阁  ④滕王阁   D. ①兰 亭   ②岳阳楼  ③天一阁  ④蓬莱阁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分析,概括出描写的对象。结合“列坐流觞”“修禊”等分析,出自《兰亭集序》,所吟咏的名胜古迹为兰亭。排除A项、C项。湖北是古代的楚国,故有“三楚”之称。古人常用“白云黄鹤”指黄鹤楼,又有“黄鹤楼上吹玉笛”的诗句。黄鹤楼位于汉水汇入长江的地方,故说“二水”。长江和汉水又各有无数支流,所以说“百川支派”。所吟咏的名胜古迹为黄鹤楼。排除D项。结合“杰阁”“此地高”等分析可知,所吟咏的名胜古迹为鹳雀楼。这是清李其宴题滕王阁的对联。上下联的前面一句为集句:上句出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下句出东晋陶渊明《移居二首》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故选B。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月光洒满庭院,      ,      ,      ,      。      ,      ,      。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地在她脚下延展。
  ①泛着皎洁的月光        ②承载着银色的光华     ③在那里荡漾            ④喷水池里的微波
  ⑤远处枝叶扶疏的桂树    ⑥轻逸而静寂           ⑦烘出淡灰的影
  A. ④②⑥⑤⑦①③ B. ⑤②⑦⑥④①③
  C. ⑤①⑦④②③⑥ D. ④①③⑦⑤②⑥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分析内容,主要从远处和近处两个角度来写。远处的“桂树”,⑤②⑦⑥主要是写远处的桂树;近处的“微波”,结合“荡漾”等分析,④①③主要写“微波”。结合题干标点符号特点分析,应该是先写远处的“桂树”,后写近处的“微波”。故选B。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